[實用新型]一種光伏太陽能驅動的節能環保復合型蜂毒采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72451.8 | 申請日: | 2013-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921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9 |
| 發明(設計)人: | 張成桂;李成功;何苗;曹學信;趙昱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理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K59/00 | 分類號: | A01K5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71003 云南省***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太陽能 驅動 節能 環保 復合型 蜂毒 采集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光伏太陽能驅動的節能環保復合型蜂毒采集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適用于夜間采集蜂毒的復合型裝置,其既能提高采毒的效率,又避免一般干電池等造成的二次污染。該裝置由與蓄電池連接的光伏太陽能板及帶有LED燈的釆毒器構成。
背景技術
蜂毒一般指膜翅目蜜蜂總科(Apoidea)或胡蜂總科(Vespoidea)應激反應所排出的生物毒素,其是一種具有高度生物學活性和藥理學活性的復雜混合物。蜂毒還顯示對心血管活性、降壓、抗菌、抑制乙酰膽堿酯酶等許多有前景的生理活性,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采集蜂毒是山區欠發達地區農民脫貧的途徑之一。我國南部分布著大量的胡蜂種群,胡蜂是膜翅目(Hymenoptera)、細腰亞目(Apocrita)、針尾部(Aculeata)、胡蜂總科的總稱,世界上已知有5000多種,中國記載的有200余種,在中國分布甚廣。胡蜂毒現在在國際市場上的售價居高不下,國外基本壟斷了其研究和關鍵技術。開發蜂毒系列產品,對于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以及增進山區養殖戶的經濟收入、脫貧都具有重要意義。廣闊的醫藥前景也給蜂毒采集工作者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如何采取得到大量的、質量可控的胡蜂蜂毒是擺在我國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關鍵技術瓶頸。
我國目前常見的采取蜂毒的模式是:用電脈沖法刺激職蜂用尾針蟄刺取毒器上的玻璃板,待職蜂攻擊一段時間后,收集職蜂攻擊取毒器后留在取毒器玻璃板上的蜂毒。
李光宏和黃世梅在1986年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封閉式蜜蜂蜂毒采集器》(CN85203663U);1989年李鐵生和郭凡修共同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電動閃光型胡蜂蜂毒自動采集器》(CN2037925U),其中描述了使用紅白光束誘使胡蜂排毒的一種儀器。1994年徐文龍等申報的實用新型專利《繼箱型蜂毒采集器》(CN2168397Y),其原理也是基于通過電流使蜜蜂進入尺寸形狀與蜂箱之繼箱一致的采毒箱進行毒液收集。2000年張金華設計的實用新型《速凍式蜂毒原液采集器》(CN2391418Y),其特色是采用液氮冷凍室避免了采集過程中蜂毒的揮發。2006年,楊雷等公開了一種《自動采集蜂毒的方法及裝置》(CN1714631A),描述了由電源、自動控制器、收集器組成的采集蜂毒的裝置;2007年,張文禮等設計并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副蓋式蜜蜂電子取毒器》(CN2927685Y),主要是將取毒板面向下朝向蜂箱,避免了空氣中塵埃和雜質落在采毒的面板上,保證了蜂毒的純度。
但是,上述方法都無法解決夜間蜂毒采毒過程中遭遇到的無法控制胡蜂群攻擊的強烈程度、取毒量小、浪費大等技術問題,因而造成毒素采集成本居高不下。再者,已公開的許多方法都是僅適用于蜜蜂(尤其是中華蜜蜂、意大利蜂)毒素的采集,而不適用于攻擊性較強的胡蜂總科的昆蟲采毒。受到驚嚇或者意識到危險的胡蜂群對人體的攻擊幾乎是快速而致命、難以逃脫的。因此,白天于野外取毒時,工作人員需要在全身穿戴嚴密的專業防護服的情況下完成采毒任務,在炎熱的地帶采毒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十分容易發生脫水、虛脫、流汗遮掩視線造成操作失誤等危險。并且,采集蜂毒時由于蜂群大量攻擊穿戴防護服的工作人員,造成寶貴的蜂毒大量浪費在無法回收收集蜂毒的防護服上。如何避免白天釆毒的困難,并提高蜂群攻擊采毒板,使蜜蜂和胡蜂能夠準確、多批次排毒,提高蜂毒采集量,同時將蜂群攻擊方向限定于采毒器上,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對周邊采毒人員的攻擊,是需要巧妙地結合應用昆蟲生理學特性與現代視覺刺激技術和常規的電脈沖取毒手段實施的?!峨妱娱W光型胡蜂蜂毒自動采集器》(CN2037925U)公開了利用紅白光束誘使胡蜂排毒的一種儀器。但是,其采用的為有機玻璃片,容易被堿性蜂毒所腐蝕,變得不透光而達不到設計的目的;二是使用了多個燈泡,容易使有機玻璃燒毀而發生危險;三是該實用新型使用高壓發生器,增加了危險性。一般的取毒器是以干電池為電源提供直流電,使采集網帶電誘發職蜂排毒。干電池雖然便于攜帶,便于在深山老林中無電源處進行蜂毒采集工作;但是其缺點為耗電快,每次取毒均需要換上新的干電池。所需的大量干電池不僅提高了采毒成本,而且也容易產生用過的電力不足的干電池被隨意丟棄,造成環境污染。況且,目前供應的取毒器因設計局限,干電池對于夜間同時帶動光源和取毒器之電力略顯不足,因而并不適用于夜間取毒。
因此,如何解決既能使用自然光能源、減少化學能源的耗損,又能提供足夠的采毒器所需要的電力,還能提供蜂群合適的刺激性光源,又不會在采毒過程中造成過熱而形成森林火險;這樣的綜合性高效、安全、節能、環保、又經濟適用的采集蜂毒之先進裝置國內外尚未見有相關報道。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理學院,未經大理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7245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