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具多重擷取光源發電的迭組整合式發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72308.9 | 申請日: | 2013-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4480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1 |
| 發明(設計)人: | 陳佳麟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佳麟 |
| 主分類號: | H01L31/055 | 分類號: | H01L31/0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王晶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北市內湖區五***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重 擷取 光源 發電 整合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電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具多重擷取光源發電的迭組整合式創新發電裝置。
背景技術
基于環保節能概念的日益蓬勃,又鑒于石油能源的日漸減少、枯竭,故目前世界各國均相當重視綠色能源的開發與推廣,并欲規劃以綠色能源逐漸取代傳統能源,所謂的綠色能源諸如太陽能、水力、風力等,其中又以太陽能取得較為方便且不會造成污染,故現今以利用太陽能作為產生電能的技術發展最為普遍。
以往傳統的太陽能發電原理,主要是將日光照射在太陽能基板上,使其吸收日光能,再透過半導體產生電子(即負極)及電洞(即正極),并分離電子與電洞而形成電壓降,藉以將光能轉換為電能,然而,傳統的太陽能基板結構雖已沿革使用多年,亦能達到發電的目的,但由于使用時在固定的發電量下,通常必須排列布設多組太陽能基板來吸收光源,以提升發電效率,因此往往會導致設置體積過于龐大、占據過多空間及徒增設置成本等缺弊,且就單一組太陽能基板而言,其發電效率實難以滿足實際的使用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多重擷取光源發電的迭組整合式發電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具多重擷取光源發電的迭組整合式發電裝置包括:第一聚光型發電模塊,所述第一聚光型發電模塊至少包括有一透明聚光基板以及設置于該透明聚光基板且呈可透光形態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其中該薄膜太陽能電池吸收光源預定的光譜(光學頻譜)頻段而產電能,并使得光源能通過薄膜太陽能電池而經由透明聚光基板向下產生光源集束效果;第二聚光型發電模塊,設置于第一聚光型發電模塊間隔下方,構成該第一、第二聚光型發電模塊呈迭組整合的結構形態,且該第二聚光型發電模塊吸收由透明聚光基板所集束的光源而產生電能;且其中,所述第二聚光型發電模塊所吸收的光譜頻段必須與第一聚光型發電模塊不完全重迭,構成該第一、第二聚光型發電模塊分別能吸收不同頻段的光譜,藉以具有多重擷取光源而提升發電效率的效果;
藉此獨特創新結構,使本實用新型對照先前技術而言,以單一組發電裝置為前提下,而大幅提升發電效率以及量子轉換效率,并降低發電成本,另一方面,亦能有效縮減發電裝置的設置體積,同時增加周遭的可利用空間,進一步達到大幅降低發電裝置的設置成本,并同時兼具多重擷取光源而提升發電效率等實用進步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形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第二聚光型發電模塊能吸收不同光譜頻段的線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3所示,本實用新型具多重擷取光源發電的迭組整合式發電裝置05包括:
第一聚光型發電模塊10,所述第一聚光型發電模塊10至少包括有一透明聚光基板11以及設置于該透明聚光基板11且呈可透光形態的薄膜太陽能電池12,其中該薄膜太陽能電池12吸收光源預定的光譜(光學頻譜)頻段而產電能,并使得光源(如圖2標示箭號A)能通過薄膜太陽能電池12而經由透明聚光基板11向下產生光源集束效果;該透明聚光基板11實施上可設為菲涅爾透鏡形態,以使光源通過時能產生集束效果,而該薄膜太陽能電池12可為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形態;
第二聚光型發電模塊20,設置于第一聚光型發電模塊10間隔下方,構成該第一、第二聚光型發電模塊10、20呈迭組整合的結構形態,且該第二聚光型發電模塊20吸收由透明聚光基板11所集束的光源而產生電能;
且其中,所述第二聚光型發電模塊20所能吸收的光譜頻段與第一聚光型發電模塊10不完全重迭(此處請配合參閱圖3所示,標示箭號L1為第一聚光型發電模塊10可吸收的光譜頻段范圍,標示箭號L2為第二聚光型發電模塊20可吸收的光譜頻段范圍,標示箭號L3為光源在不同波長發光能量的曲線圖形),構成該第一、第二聚光型發電模塊10、20分別能吸收不同頻段的光譜,藉以具有多重擷取光源而提升發電效率的效果;該第二聚光型發電模塊20實施上可為砷化鎵、銅銦鎵硒或碲化鎘任其中一種單一芯片形態(不局限于此,其他如銅銦硒等亦可為本實用新型所采用),或者為上述砷化鎵、銅銦鎵硒或碲化鎘組合迭置所構成多層芯片形態,例如上層為砷化鎵、下層為銅銦鎵硒等,且當第二聚光型發電模塊20為多層芯片形態時,各階層間能分別吸收不同頻段的光譜,故下層能再次吸收上層所透射出不同頻段的光譜,藉以更進一步提升多重擷取光源的效果以及發電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佳麟,未經陳佳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7230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1L 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中不包括的電固體器件
H01L31-00 對紅外輻射、光、較短波長的電磁輻射,或微粒輻射敏感的,并且專門適用于把這樣的輻射能轉換為電能的,或者專門適用于通過這樣的輻射進行電能控制的半導體器件;專門適用于制造或處理這些半導體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導體本體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轉換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輻射控制通過該器件的電流的,例如光敏電阻器
H01L31-12 .與如在一個共用襯底內或其上形成的,一個或多個電光源,如場致發光光源在結構上相連的,并與其電光源在電氣上或光學上相耦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