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無人機副翼驅動連接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69811.9 | 申請日: | 2013-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669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25 |
| 發明(設計)人: | 門振宇;宋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淮北市天路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C3/36 | 分類號: | B64C3/36;B64C13/28;B64D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北市經濟***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人機 副翼 驅動 連接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飛機制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人機副翼驅動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無人駕駛飛機簡稱“無人機”,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機上無駕駛艙,但安裝有自動駕駛儀、程序控制裝置等設備。地面、艦艇上或母機遙控站人員通過雷達等設備,對其進行跟蹤、定位、遙控、遙測和數字傳輸。可在無線電遙控下像普通飛機一樣起飛或用助推火箭發射升空,也可由母機帶到空中投放飛行。回收時,可用與普通飛機著陸過程一樣的方式自動著陸,也可通過遙控用降落傘或攔網回收。可反覆使用多次。廣泛用于空中偵察、監視、通信、反潛、電子干擾等。
傳統的無人機副翼多采用連桿的方式來連接,由于連桿暴露在機身外面,產生阻力,影響飛行速度,同時采用鋼絲繩來固定連桿也影響美觀。
實用新型內容
為克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減少機體產生的阻力的無人機副翼驅動連接結構,同時采用該結構,還可提高無人機整體的美觀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方案如下:一種無人機副翼驅動連接結構,包括圓形舵面、傳動件、從動件,所述的傳動件由圓形傳動盤、傳動桿組成,傳動桿一端設有圓孔;從動件由從動件Ⅰ、動件Ⅱ組成,從動件Ⅱ一端開有方孔,從動件Ⅰ一端開有缺口,另一端卡合在從動件Ⅱ的方孔處,伸出部分為從動件Ⅱ的圓柱端;轉動銷從圓孔中穿過并固定,從動件固定安裝在需要轉動的舵面上。
進一步,所述的傳動桿圓孔端為球頭狀。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裝配簡便,相比傳統暴露在外部的副翼連接機構,本實用新型將副翼的連接結構安裝在機翼內,減少了飛機飛行中產生的阻力,提高了飛行速度,同時,還可以實現機翼的部分角度旋轉,使得飛機在空中調整姿態更加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無人機副翼驅動連接結構,包括圓形舵面1、傳動件、從動件,所述的傳動件由圓形傳動盤2、傳動桿3組成,傳動桿3一端設有圓孔;從動件由從動件Ⅰ4、動件Ⅱ5組成,從動件Ⅱ5一端開有方孔,從動件Ⅰ4一端開有缺口,另一端卡合在從動件Ⅱ5的方孔處,伸出部分為從動件Ⅱ5的圓柱端;轉動銷6從圓孔中穿過并固定,從動件固定安裝在需要轉動的舵面上;所述的傳動桿3圓孔端為球頭狀。
本實用新型在實施時,圓形舵面1安裝在舵機上,圓形傳動盤2通過螺栓安裝在圓形舵面1上,轉動銷6安裝在圓孔中并固定,從動件固定安裝在需要轉動的舵面上,機翼安裝時,將圓形傳動盤2的圓孔端及轉動銷6對準從動件Ⅰ4,并插入缺口中,在舵機的帶動下,通過轉動銷6撥動從動件Ⅰ4,從而將動作傳遞到副翼上。
盡管上文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給予了詳細描述和說明,但是應該指明的是,我們可以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想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各種等效改變和修改,其所產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說明書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淮北市天路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淮北市天路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69811.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熄火保護卡式安全閥
- 下一篇:微細線漆包機在線拉絲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