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惰輪中頻淬火感應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69044.1 | 申請日: | 2013-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836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2 |
| 發明(設計)人: | 尹德才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熱處理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D9/32 | 分類號: | C21D9/32;C21D1/42 |
| 代理公司: | 大連一通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21233 | 代理人: | 郭麗華 |
| 地址: | 116043 遼寧省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頻 淬火 感應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金屬熱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采用電磁感應加熱工件進行淬火,應用范圍比較廣,其加熱特點是透熱深度大,一般在4-5毫米,甚至可達7-8毫米,它比較適合外形平整的工件。對于一些被加熱面截面的外形線為折線的工件如惰輪(≤Φ500)等,其凹角處(R角處)恰是重要工作部位,對其硬度深度要求比較高,要接近于其他被加熱面的硬化層深度。由于感應器一般是采用開口環形銅感應圈,主要工作部分雖與工件被加熱部分外形線相對應,但凹角處透熱深度遠不及其他被加熱面處,由于透熱深度不夠,只能靠延長加熱時間等辦法傳導透熱,這樣做的缺點是:1、工件被加熱深度不均勻,導致工件淬火后硬度不均勻,甚至變形。2、浪費能源,增加加工成本。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有效保證惰輪中頻淬火R角處規范熱形使淬火后各處硬度分布均勻的惰輪中頻淬火感應器。
???本實用新型的感應器基體也是開口環形銅感應圈,其主要工作部分與工件被加熱面截面的外形線基本相對應,在該銅感應圈主要工作部分設垂直插接在銅圈上的若干并列的門字形矽鋼片,上述矽鋼片的開口均朝向被加熱工件,而與開口相反的一端則均朝向銅圈內。最好矽鋼片開口寬度與銅感應圈厚度尺寸相匹配,開口深度與銅感應圈寬度尺寸相匹配,使兩者連接緊密。為了在相同的時間內使被加熱惰輪各處透熱溫度和深度相同,根據惰輪不同受熱面,調整兩矽鋼片之間以及矽鋼片與惰輪之間的距離,即與惰輪外形線直線部分對應的銅感應圈上相鄰兩矽鋼片之間有間隙,最好兩矽鋼片之間設有相應厚度的絕緣板,而與惰輪R角對應的銅感應圈上相鄰的兩矽鋼片則緊密相鄰,同時矽鋼片采用高磁通密度導磁片并且是最佳厚度為0.15-0.20毫米薄導磁片;與惰輪外形線直線部分對應的矽鋼片端部與感應圈平齊,而與惰輪R角處對應的矽鋼片開口深度大于其他部位矽鋼片開口深度2-3毫米,這樣可使R角處的矽鋼片較其他部位的矽鋼片向惰輪外凸約2-3毫米。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在現有感應器上設間距不同的矽鋼片,即在現有電磁感應基礎上通過增加磁場強度將高密度磁力線集中于R角處加深其透熱厚度,有效地保證了惰輪中頻淬火R角處熱形規范使淬火后的工件各處硬度分布均勻。
2、本實用新型的感應器結構簡單、易制作、拆卸和使用方便。
3、節約能源、降低加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工作狀態主視局剖示意簡圖。
圖2是圖1中感應器的主視示意簡圖。
圖3是圖2中矽鋼片的主視示意簡圖。
圖4是采用現有技術感應器加熱的惰輪經淬火后截面的金相圖。
圖5是采用本實用新型感應器加熱的惰輪經淬火后截面的金相圖。
圖6是采用本實用新型感應器加熱的惰輪經淬火后硬度和深度的驗收報告。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和圖2所示的惰輪中頻淬火感應器示意簡圖中,感應器基體是開口環形銅感應圈1,該銅感應圈開口兩端分別固定在工作臺上的豎直連接板2上,感應圈靠近連板的兩端分別設有進出水口3。感應圈主要工作部分與惰輪4被加熱面截面的外形線基本相對應。在該銅感應圈主要工作部分設垂直插接在銅圈上的若干并列的門字形矽鋼片5,如圖3所示,這些矽鋼片開口寬度與銅感應圈厚度尺寸相匹配,開口深度與銅感應圈寬度尺寸相匹配。上述矽鋼片的開口均朝向被加熱工件,而與開口相反的一端則均朝向銅圈內。與惰輪外形線直線部分對應的銅感應圈上設有厚度1或2mm超薄取向硅鐵合金矽鋼片6;兩矽鋼片之間有1或2毫米間隙,在間隙上設有電木絕緣板7;而與惰輪R角對應的銅感應圈上相鄰的兩矽鋼片則緊密相鄰,該與惰輪R角處對應的矽鋼片采用厚度0.15-0.20毫米超薄取向高磁通密度導磁片8,與惰輪外形線直線部分對應的矽鋼片端部與感應圈平齊,而與惰輪R角處對應的矽鋼片開口深度大于其他部位矽鋼片開口深度3毫米,這樣可使R角處的矽鋼片較其他部位的矽鋼片向惰輪外凸約3毫米。在感應圈設矽鋼片的兩端分別插接有開口寬度與感應圈厚度尺寸相同的固定板9以便為兩端的矽鋼片定位。
從圖4所示的采用現有技術感應器加熱的惰輪經淬火后截面的金相圖中可以看出,工件深色區域為淬火區域,厚度不均勻,特別是R角處淬火深度較其他部位淺,甚至有些變形。從圖5所示的采用本實用新型感應器加熱的惰輪經淬火后截面的金相圖中可以看出,工件兩側上部深色區域10為淬火區域,厚度均勻,R角處淬火深度與其他部位相同,工件沒有變形。圖6是某歐洲客戶對采用本實用新型感應器加熱并經淬火后工件硬度和深度作出的驗收報告,從報告的數據以及通過這些數據繪制的圖中都可看出R角處與其他部位淬火深度基本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熱處理有限公司,未經大連熱處理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6904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垃圾分選床
- 下一篇:一種柔性防風滯沙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