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路板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20764738.6 | 申請日: | 2013-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9697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14 |
| 發(fā)明(設計)人: | 何慶松;王樂永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TCL新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1/02 | 分類號: | H05K1/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紀恒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國 |
| 地址: | 518052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qū)中***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路板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路板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傳輸差分信號的電路板。
背景技術
差分電路在高速電路中被廣泛使用,如LVDS(Low?Voltage?Differential?Signaling、低壓差分信號技術接口)、HDMI(High?Definition?Multimedia?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體接口)傳輸線,差分電路其阻抗指標(指共模阻抗與差分阻抗)尤為重要。
通常在兩層板的電路板上設置的差分走線的共模阻抗與差分阻抗難以兼顧。如果要達到較大的差分阻抗,則共模阻抗也相應較高。而我們所需要的是高差分阻抗和低共模阻抗。通常,兩層板的電路板設置的差分走線的共模阻抗一般在50Ω以上。雖然理論上也存在兼顧兩種阻抗的設計方案,但滿足此要求的電路板的走線寬度巨大,不具備實用價值,故實際使用兩層板的電路板的產品中,常常不能滿足低共模阻抗要求,而只滿足90~110Ω的差分阻抗指標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電路板,旨在減小電路板上差分走線的共模阻抗,同時降低走線寬度。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電路板,包括介質層以及位于所述介質層正面上的信號層,所述信號層上設有一差分對,該差分對包括正差分傳輸線和負差分傳輸線,所述信號層還包括位于所述正差分傳輸線和負差分傳輸線之間的第一地線、位于所述正差分傳輸線背離所述負差分傳輸線一側的第二地線,以及位于所述負差分傳輸線背離所述正差分傳輸線一側的第三地線。
優(yōu)選地,所述正差分傳輸線與與所述負差分傳輸線平行設置。
優(yōu)選地,所述正差分傳輸線、負差分傳輸線、第一地線、第二地線和第三地線之間互相平行設置。
優(yōu)選地,所述正差分傳輸線的寬度與所述負差分傳輸線的寬度相等,所述第一地線的寬度為所述正差分傳輸線的寬度的一半,所述第二地線的寬度與所述第三地線的寬度相等,所述第二地線的寬度為所述正差分傳輸線的寬度的兩倍。
優(yōu)選地,所述正差分傳輸線與第二地線之間間隙的寬度為S1,所述正差分傳輸線與第一地線之間間隙的寬度為S2,所述第一地線與負差分傳輸線之間間隙的寬度為S3,所述負差分傳輸線與第三地線之間間隙的寬度為S4,其中,S1、S2、S3和S4滿足以下關系:
S1=S2=S3=S4。
優(yōu)選地,所述S1為4mil到5mil之間,所述正差分傳輸線的寬度為5mil到6mil之間。
優(yōu)選地,所述電路板還包括位于所述介質層反面上的接地層。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地線、第二地線和第三地線通過所述電路板上的過孔與所述接地層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電路板為兩層板。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電路板,通過在正差分傳輸線和負差分傳輸線之間設置第一地線,同時在正差分傳輸線背離負差分傳輸線一側設置第二地線,在負差分傳輸線背離正差分傳輸線一側設置第三地線,增加了電路板中正差分傳輸線分別與第一地線、第二地線和第三地線,以及負差分傳輸線分別與第一地線、第二地線和第三地線之間的耦合,從而降低了差分對的共模阻抗。同時,本電路板的各個走線寬度也不會過寬,因此,電路板容易生產。通過調整各個走線之間的間距,可實現(xiàn)90~110Ω的差分阻抗和25~35Ω的共模阻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路板優(yōu)選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xiàn)、功能特點及優(yōu)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就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參照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路板優(yōu)選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本優(yōu)選實施例中,電路板包括介質層10(即電路板中的基板)以及位于介質層10正面上的信號層,信號層上設有一差分對,該差分對包括正差分傳輸線21和負差分傳輸線22,信號層還包括位于正差分傳輸線21和負差分傳輸線22之間的第一地線23、位于正差分傳輸線21背離負差分傳輸線22一側的第二地線24,以及位于負差分傳輸線22背離正差分傳輸線21一側的第三地線25。
在設置第一地線23、第二地線24和第三地線25后,也就是說,正差分傳輸線21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地線23和第二地線24,實現(xiàn)了正差分傳輸線21的雙端耦合。同樣,負差分傳輸線22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地線23和第三地線25,實現(xiàn)了負差分傳輸線22的雙端耦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TCL新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TCL新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6473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功能洗滌盆
- 下一篇:削坡、開槽綜合一體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