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液流電池液流框及其形成的電堆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62364.4 | 申請日: | 2013-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7405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30 |
| 發明(設計)人: | 胡永清;吳雪文;吳雄偉;蕭榮滔;呂善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省銀峰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8/02 | 分類號: | H01M8/02;H01M8/18;H01M8/24 |
| 代理公司: | 長沙正奇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為;李宇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長沙***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流電 池液流框 及其 形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流電池液流框結構及其形成的電堆,特別是一種質子交換膜液流電池的液流框結構及其形成的電堆。
?背景技術
目前,液流電池的密封問題一直是困擾液流電池使用壽命的一個技術問題。現有技術中的液流電池堆至少由兩個電池單元組成,且各電池單元相互疊加。液流電池的電池堆必須嚴格避免出現電解液的滲漏,然而現有的液流電池電解液多具有腐蝕性,容易發生泄漏,電解液的滲漏不僅影響電池堆的使用,增加電池堆的維護成本,還會造成電池堆性能的惡化和壽命的降低。因此在各電池之間及單電池內的各結構件之間必須密封。
現有的液流電池的單電池都是由兩個相同的液流框中間采用密封圈或密封墊通過端板用螺栓壓緊隔膜、集流板組成。電池堆的電解液滲漏現象在集流板、液流框、隔膜等不同單電池部件的接觸部位都有發生。為了避免這些接觸部位出現滲漏,現有技術中通常在相應的接觸部位引入密封圈或密封墊。然而,僅僅使用密封圈或密封墊的方式并不能有效地解決電池堆的密封問題,電解液滲漏現象仍然普遍存在。而且密封圈或密封墊的引入相應地增加了裝配工藝的復雜性,提高了電池的制造成本。密封圈或密封墊因長期與電解液接觸不可避免地釋出部分物質污染電解液從而影響電池性能;釋出物還會促進正極電解液結晶產生沉淀,從而堵塞流道使整個系統癱瘓。
因此,設計一種液流電池所使用的全新的不使用密封圈或密封墊而又能保證電池堆的集流板、液流框、隔膜等不同單電池部件的接觸部位不發生電解液滲漏的液流框,將變得十分重要而且有意義。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液流電池液流框及其形成的電堆,其能簡單實現液流電池的進出液口、流道及反應區的密封,且性能可靠、容易加工。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液流電池液流框,包括嵌入聯接的外框和內框,該外框上設有多個進出液口和多個流道,且每一進出液口連通一流道,每一流道的末端設置潛流口,潛流口與設于液流框中部的反應區連通;每一進出液口及流道的四周設置進出液口第一密封部,該外框的內側設置有反應區第一密封部;與該進出液口第一密封部和反應區第一密封部相對應的外框另一面設有反應區第二密封部和進出液口第二密封部;該進出液口第一密封部與相鄰液流框的進出液口第二密封部為能相互扣合的多層凹凸結構,該反應區第一密封部與相鄰液流框的反應區第二密封部也為相互扣合的多層凹凸結構,且該進出液口第一密封部與相鄰液流框的進出液口第二密封部相互扣合后形成封閉的迷宮狀,從而實現對進出液口和流道的密封,該反應區第一密封部(9)與相鄰液流框的反應區第二密封部(12)相互扣合后形成封閉的迷宮狀,從而實現對反應區的密封。
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方式為:該進出液口第一密封部和反應區第一密封部是橫截面呈“W”形的多層槽體結構;該反應區第二密封部和進出液口第二密封部是橫截面呈“W”形的多層肋體結構。
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方式為:該進出液口第一密封部和反應區第一密封部是橫截面呈“W”形的多層肋體結構;該反應區第二密封部和進出液口第二密封部是橫截面呈“W”形的多層槽體結構。
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方式為:該多個進出液口和多個流道設于外框的正面,且進出液口第一密封部和反應區第一密封部設于外框的正面,該反應區第二密封部和進出液口第二密封部設于外框的反面。
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方式為:該多個進出液口和多個流道設于外框的反面,且進出液口第一密封部和反應區第一密封部設于外框的反面,該反應區第二密封部和進出液口第二密封部設于外框的正面。
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方式為:該進出液口第一密封部、反應區第一密封部、反應區第二密封部及進出液口第二密封部分別為整體呈環形的結構。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液流電池電堆結構,其由上述液流電池液流框形成的液流單電池疊加而成。
本實用新型內框嵌入外框內。外框上設有密封結構、流道等,內框只作為一種結構件,起密封集流體與隔膜的作用。外框和內框共同組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具有液流通道密封作用的液流框組件。外框正面與背面四周都刻有橫截面呈“W”形的多層凸或凹結構。組裝單電池時,正面與背面上的“W”形的凹凸結構相互扣合在一起形成迷宮,產生迷宮效應,從而實現密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省銀峰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經湖南省銀峰新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6236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數控旋轉工作臺雙驅動結構
- 下一篇:一種消聲器內隔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