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大跨結構鐵路橋梁橋面系配套工程的梁端接縫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49223.9 | 申請日: | 2013-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9394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14 |
| 發明(設計)人: | 陳剛;歐陽輝來;許振中;朱小康;易成;趙亮;吳文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19/00 | 分類號: | E01D19/00;E01D19/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維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 地址: | 710043***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結構 鐵路 橋梁 橋面 配套 工程 端接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橋梁結構建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大跨結構鐵路橋梁橋面系配套工程的梁端接縫結構。
背景技術
鐵路橋梁工程橋面系配套工程由防護墻、遮板、電纜槽(包括中豎墻和邊豎墻、蓋板)、欄桿(包括立柱、隔柱和扶手)或聲屏障、接觸網支柱基礎、伸縮縫、橋面防水層和保護層、泄水孔等組成。一般情況下遮板、豎墻、蓋板同長度,遮板作為預制構件,在橋位與梁體邊豎墻聯結為一個整體。當梁端梁縫較小時(例如24m、32m簡支梁直線梁縫為10cm),在滿足梁體縱向水平變形的條件下可適當調整遮板、豎墻、蓋板的預制長度,使梁端縫隙控制在4cm。但對于大跨連續梁接簡支梁、連續梁接連續梁、以及其他大跨結構,梁縫值達到20~30cm,如果單純從美觀角度出發,梁端縫隙還按4cm控制,則在某些最不利工況下由于梁體的縱向伸長變形使相鄰梁體兩端遮板、豎墻頂死,從而對梁體受力產生不利影響;如果要滿足某些最不利工況下梁體縱向伸長變形的要求,則遮板、豎墻、蓋板間隙需10~15cm,縫隙過大即影響結構美觀,又端頭人行道蓋板需懸出,存在克服蓋板掀翻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大跨結構鐵路橋梁橋面系配套工程的梁端接縫結構,解決了橋面系配套工程梁端遮板、豎墻、蓋板的縫隙處理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大跨結構鐵路橋梁橋面系配套工程的梁端接縫結構,包括相鄰的兩聯梁體,兩聯梁體的梁端之間設置有縱橋向的梁縫,其特征在于:
每聯梁體上方自橫向邊緣起,依次設置有平行于縱橋向并垂直于梁體的遮板、邊豎墻、中豎墻和防護墻;遮板與邊豎墻聯結為整體;邊豎墻與中豎墻、中豎墻與防護墻之間均為電纜槽;
遮板和邊豎墻等高,中豎墻高度低于遮板、邊豎墻和防護墻;邊豎墻和防護墻靠近中豎墻的側面均設置有與中豎墻等高的臺肩,臺肩上搭設蓋板;
兩聯梁體上方的邊豎墻之間和中豎墻之間均設置有縱橋向的、寬度相同的邊墻縫,邊墻縫的寬度小于梁縫的寬度;
蓋板的縱橋向長度小于邊豎墻和中豎墻,相鄰蓋板之間、邊豎墻和中豎墻的縱橋向端部上方設置有梁端蓋板,相鄰梁端蓋板之間縱橋向的蓋板縫的寬度與邊墻縫的寬度相同,蓋板縫上方設置有鋼蓋板,鋼蓋板與其中一側的梁端蓋板通過錨固螺栓相固定。
所述梁縫的縱橋向寬度為20~30cm;
所述蓋板縫的縱橋向寬度和邊墻縫的縱橋向寬度均為10~15cm。
相鄰兩聯梁體上方的遮板之間設置有彈性高分子填充墊。
遮板與邊豎墻聯結成的整體上方設置有截水溝槽。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接縫結構,避免了梁端遮板、豎墻、蓋板縫隙過小而引起的對梁體受力的不利影響;克服了梁端遮板、豎墻、蓋板縫隙過大,而影響梁體美觀的問題;并且保證了在某些最不利工況下梁體伸長變形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梁端部遮板、豎墻、蓋板橫向布置示意圖。
圖2是梁端部豎墻、蓋板縫隙處理示意圖。
圖3是梁端部鋼蓋板固定平面示意圖。
圖4是梁端部遮板縫隙處理示意圖。
圖中,1-梁體,2-邊豎墻,3-蓋板,4-梁端蓋板,5-鋼蓋板,6-錨固螺栓,?7-遮板,8-彈性高分子填充墊,9-截水溝槽,10-防護墻,11-中豎墻。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
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種大跨結構鐵路橋梁橋面系配套工程的梁端接縫結構,包括相鄰的兩聯梁體1,兩聯梁體1的梁端之間設置有縱橋向的梁縫。參見圖1,每聯梁體1上方自橫向邊緣起,依次設置有平行于縱橋向并垂直于梁體1的遮板7、邊豎墻2、中豎墻11和防護墻10;遮板7與邊豎墻2聯結為整體;邊豎墻2與中豎墻11、中豎墻11與防護墻10之間均為電纜槽。遮板7、邊豎墻2和防護墻10等高,中豎墻11高度低于遮板7、邊豎墻2和防護墻10;邊豎墻2和防護墻10靠近中豎墻11的側面均設置有與中豎墻11等高的臺肩,臺肩上搭設蓋板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4922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