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泳池節能循環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42537.6 | 申請日: | 2013-1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2629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鴻斌;段松林;王慧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鴻斌 |
| 主分類號: | E04H4/12 | 分類號: | E04H4/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京滬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35 | 代理人: | 周曉玲 |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寶***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泳池 節能 循環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處理系統,具體地說是一種泳池節能循環系統。
背景技術
泳池內的池水需要定期更換和處理。目前,游泳池水主要的循環方式為:順流式、逆流式、混合式。其特點如下:
順流式:泳池的全部循環水,經由設置在池端部或側壁水面以下的給水口送入池內,再由設在池底的回水口取回,進行水處理后再送回池內繼續使用的水流組織方式;
逆流式:泳池的全部循環水,經由設置在池底的給水口送入池內,再由設在池壁外側的溢流槽內溢流回水口取回,進行處理后再送回池內繼續使用的水流組織方式;
混合式:泳池的全部循環水,60%~70%水量經由設在池壁外側的溢流槽內溢流回水口取回;另外30%~40%的水量,經設在池底的回水口取回。此兩部分循環水量合并進行處理后,由設置在池底的給水口送入池內繼續使用的水流組織方式。
以上三種所述的池水循環方式在本領域內應用較為廣泛,而且利弊明顯。其中,順流式循環方式的溢流水槽溢水全部外排,浪費水量大,同時會增加補水及加藥系統的負荷,池面易滯留漂浮物,池壁易形成水位線影響視覺效果;另外池底易沉積污物。
逆流式及混合式循環方式的池底布水施工較困難,且進行吸污處理的時候需停止泳池供水,影響泳池運行,同時增加了補水及加藥系統的負荷。隨著現代社會裝潢設計要求的提高及社會各界人士節能觀念的提升,發明一種更適應于各種現場情況及避開以上弊端的泳池節能水循環方式是當務之急。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的問題,旨在提供一種泳池節能循環系統。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設計一種泳池節能循環系統,主要包括泳池、凈化系統,?泳池的底部設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通過排水主管連接凈化系統的一端;在水池四周設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內設有回水口;泳池側壁上還設有吸污口;所述回水口、吸污口分別通過管道接通排水主管;給水口設于泳池的側壁上,所述凈化系統的另一端通過管道連接所述給水口。
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能夠提高循環利用水資源的效率,降低補水壓力,節省費用;且能滿足泳池裝潢設計的無邊際要求,在不會增加施工難度的前提下,滿足低能耗的需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參見圖1,1為泳池,11為回水口,12為給水口,13為吸污口,14為排水口,141為排水主管;2為凈化系統。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
參見圖1,圖1展示的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主要包括泳池1、凈化系統2,?泳池1的底部設有排水口14,所述排水口14通過排水主管141連接凈化系統2的一端;在泳池1四周設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內設有回水口11;泳池1側壁上設有吸污口13;所述回水口11、吸污口13分別通過管道接通排水主管141;給水口12設于泳池1的側壁上,所述凈化系統2的另一端通過管道連接所述給水口12。
使用時,泳池1內的水分別通過回水口11、、吸污口13、排水口14流入排水主管141,隨后進入凈化系統2進行凈化處理,隨后再通過管道從給水口12流回泳池1中。
以下將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進行對比,以體現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優勢。若采用現有的逆流式或混合式循環形式進行水處理,則每次為泳池1的底部出水進行循環,這種方式無法清洗泳池底部的沉淀物。因此在實際操作中需將泳池水處理運行設備停止,讓泳池1的池水相對靜止一段時間,待沉淀物絮凝沉淀后,才能進行泳池吸污維護。正常吸污維護過程為120分鐘,需每天進行,現有的一款吸污泵每小時吸污量為30m3,兩小時為60m3。排污量按照0.9的系數計算,每噸水排污費為0.8元,則一年的排污費為:15768元。
若采用本實用新型則每天只需考慮5分鐘吸污維護,且不需要停止泳池水處理系統,泳池1可正常供水。相關的參數同上,則一年的排污費為:657元。每年節省了排污費15111元。
以上計算僅為節省的排污費計算,不包含對節省的水費、電費的計算。最重要的是該節能循環方式,可以使泳池24小時處于水處理狀態,能夠循環利用水資源,對泳池水質的保證做到了最佳。
上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實施例給出的結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內熟練的技術人員可依據需要做出調整,在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均在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鴻斌,未經張鴻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4253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