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多傳感器及數據融合檢測液體危險品的檢測儀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38317.6 | 申請日: | 2013-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203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16 |
| 發明(設計)人: | 范文強;劉云學;王建樹;晉剛;韓鵬;郭曼曼;王臻;周暉 | 申請(專利權)人: | 煙臺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V3/12 | 分類號: | G01V3/12 |
| 代理公司: | 煙臺雙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梁翠榮 |
| 地址: | 264003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傳感器 數據 融合 檢測 液體 危險品 | ||
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安全檢測儀器,具體來說是一種多傳感器及數據融合檢測液體危險品的檢測儀。
???背景技術:液體危險品檢測儀是對液體危險品進行檢測識別的儀器,在民航、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安檢體系中,均需對乘客隨身攜帶的液體物品在不開封的狀態下進行檢測。在現有多種檢查方法和設備中,微波檢測法是主要方法之一。微波檢測法中檢測準確率較高的是超寬帶脈沖微波反射法,該方法所用儀器的基本結構和方式是:將容器放置于底座上,將發射源和單個接收傳感器置于底座下方,發射源向容器底部發射微波脈沖信號并通過單個接收傳感器接收反射信號,根據接收信號的幅度不同來分辨不同的液體。?所存在的問題是:由于容器底部厚度不同,形狀各異,特別是有的容器底部中心位置存在一定高度空隙,應用該方法測量時會存在較大的測量誤差,影響檢測準確率。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種多傳感器及數據融合檢測液體危險品的檢測儀,以解決背景技術存在:由于容器底部厚度不同,形狀各異,特別是有的容器底部中心位置存在一定高度空隙,應用該方法測量時會存在較大的測量誤差,影響檢測準確率的問題。解決該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傳感器及數據融合檢測液體危險品的檢測儀,其特征在于檢測儀箱體上面設置箱蓋,箱蓋上開設由?滑動槽以及沿槽滑動的定位擋板形成的被測容器出口,箱體內設置檢測發射源和二個接收待測信號傳感器。其中,檢測發射源?和二個接收待測信號傳感器形成100-150度夾角。箱體和箱蓋內部填充吸波材料?。檢測發射源?與被測液體容器最前端之間距離介于1倍波長與3倍波長之間。檢測發射源?和二個接收待測信號傳感器為增益大于等于5dBi的天線。多個傳感器從不同的位置接收信號,通過移相器調整多個傳感器接收信號相位一致,使得多個傳感器在融合點保持同一相位,進行數據融合時,信號同相疊加,增強接收信號。
本實用新型與背景技術比較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按照上述技術方案,采用單發射源發射多傳感器接收的方式來檢測待測信號,通過分布在容器不同面向的多個傳感器接收信號并進行數據融合,減小了由于容器外壁厚度不均,或者形狀差異導致的待測信號的差異,顯著提高了液體安全檢測儀的檢測準確率。據統計,本發明采用的單發多收的布局與常見微波反射法采用的單發單收布局在檢測準確率從90%提高至99%。另外,通過在儀器內壁貼滿吸波材料,使其對外界電磁環境有比較強的抗干擾能力,信號感測系統的數據可靠性有了明顯提高,數據精度從10-1數量級提高至10-2數量級。還有對液量的要求不高,僅需要大約10cm高的液體就可準確測量,容易操作,快速準確。
附圖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外部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考圖1、圖2,一種多傳感器及數據融合檢測液體危險品的檢測儀,其特征在于檢測儀箱體4上面設置箱蓋1,箱蓋1上開設由?滑動槽?3以及沿槽滑動的定位擋板2形成的被測容器出口,箱體內設置檢測發射源5和二個接收待測信號傳感器6;檢測發射源?5和二個接收待測信號傳感器6形成100-150度夾角;箱體4和箱蓋1內部填充吸波材料;檢測發射源?5與被測液體容器7最前端之間距離介于1倍波長與3倍波長之間;檢測發射源?5和二個接收待測信號傳感器6為增益大于等于5dBi的天線;多個傳感器從不同的位置接收信號,通過移相器調整多個傳感器接收信號相位一致,使得多個傳感器在融合點保持同一相位,進行數據融合時,信號同相疊加,增強接收信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煙臺大學,未經煙臺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3831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