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靜脈采血針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37079.7 | 申請日: | 2013-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771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2 |
| 發明(設計)人: | 吳林元;俞云龍;陳寶達;杭永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林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154 | 分類號: | A61B5/1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伊美年 |
| 地址: | 215122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一次性 使用 安全 靜脈 采血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靜脈采血針。
背景技術
在醫療領域中,醫護人員通過各種手段采集、獲取人體生理、病理信息,用于正確診斷疾病,其中對于血液標本的采集通常有以下三種途徑:(1)皮下采血,多用于對血液成分的簡易分類計數檢測,多使用皮下(?實心或三棱形)?采血針;(2)靜脈采血,可對血液學、血液內病原學及其他相關學科指標進行詳盡的檢測,在臨床中應用甚廣,多使用筆式或分體式靜脈采血針;(3)動脈采血,多在危重急癥中對動脈血氣指標檢測,應用較少,多使用動脈采血專用注射器進行采集。對血液標本的采集與檢驗,其目的是通過對血液成分的分析檢測、獲得血液血成分及血液內細菌學、病毒學的感染水平的檢測,以了解人體生理及病理情況,或了解藥物治療后的效果,并對疾病的發展、轉歸及預后做出判斷等。
靜脈采血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采血方式,靜脈采血針結構包括穿刺針,穿刺針尾端連接導管,導管另一端連接針座,針座外端連接采血針。使用時,通過穿刺針實施靜脈穿刺,穿刺成功后,將采血針貫穿刺入真空采血管內,在負壓作用下,血液通過穿刺針、導管及采血針被抽入采血管內;如此反復,可實現多管次血標本的采集,采血完畢,拔出靜脈穿刺針,局部止血。
然而在采血結束后,醫護人員需要拔出穿刺針及采血針,并對其進行廢棄處理,在這個過程中醫護人員也常易被針尖刺傷,造成交叉感染,危險性較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靜脈采血針,通過對結構的改進,避免醫護人員被刺傷,提高了采血針的使用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靜脈采血針,包括靜脈針組件、穿刺針組件及與穿刺針組件適配相連的真空采血管,所述安全型采血針還包括套筒,所述的套筒底部設有6:100接頭,所述的穿刺針組件設于套筒內底端,所述的穿刺針組件包括穿刺針管、穿刺針針座以及穿刺針管護套,所述的穿刺針針座與6:100接頭相連,所述的穿刺針管護套套接在所述的穿刺針管上,所述的靜脈針組件與6:100接頭直接相連;所述靜脈針組件內還設有防針刺結構。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的靜脈針組件包括6:100導管座、導管、靜脈針針柄、靜脈針針管、靜脈針針座以及容納針座的外殼,所述外殼與所述靜脈針針座間設有防針刺結構,所述的6:100導管座與所述的6:100接頭相配,所述的導管連接導管座與靜脈針針座,所述靜脈針針管設置于靜脈針針座上且與導管導通,所述的靜脈針針柄對稱設于靜脈針針座兩側,與所述靜脈針針柄配合在所述外殼兩側分別開設有滑槽,所述的針管護套套接在靜脈針針座上。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靜脈針針座上部開設有卡舌,所述外殼上近外端處及內端處分別開設有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當卡舌卡設于第一卡槽時,靜脈針伸出外殼,當卡舌卡設于第二卡槽時,靜脈針收納于外殼內,構成所述的防針刺結構。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的6:100接頭為螺口接頭、直口接頭或者內接口接頭。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的穿刺針組件的長度小于套筒長度。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的一次性使用防針刺采血針采用注射針替換靜脈針組件,所述的注射針旋接固定在套筒上。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穿刺針組件外部設置套筒,在靜脈針組件內設置防針刺結構,由于防針刺結構及套筒的設置,可以對穿刺針及靜脈針進行防針刺,雙重防針刺的設置,提高了采血針的使用安全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靜脈針組件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穿刺針組件放大示意圖。
其中:1、套筒;2、6:100接頭;3、穿刺針管;4、穿刺針針座;5、穿刺針管護套;6、6:100導管座;7、導管;8、靜脈針針柄;9、靜脈針針管;10、靜脈針針座;11、外殼;12、卡舌;13、第一卡槽;14、第二卡槽;15、針管護套。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林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林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3707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