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玉米播種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34031.0 | 申請日: | 2013-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4603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增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增云 |
| 主分類號: | A01C7/08 | 分類號: | A01C7/08;A01C19/04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晉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鄭晉周 |
| 地址: | 034101 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玉米 播種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農用播種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玉米播種機。
背景技術
隨著農用機械技術的不斷改進和推廣,自動化機械或者半自動化機械已逐步取代原來的人工播種方式,目前大面積的谷子播種基本都采用專用播種機械。但在一些山區坡耕地,大型播種設備無法進入,且大型設備的成本一般較高,從而只能采用人工播種,其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且容易導致播種株距不均勻。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大型播種設備成本高、人工播種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等問題,提出一種玉米播種機。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玉米播種機,包括行走輪、籽種斗和地輪,所述的行走輪、籽種斗和地輪通過軸連接;所述的籽種斗的外壁上開有豁口,籽種斗內部焊接有籽種通道,籽種通道的出口端與開溝器連接,籽種斗的外壁上還連接有手柄;所述的地輪上焊接有舀子,舀子置于籽種斗內。
所述的地輪由輪環、副板、中心盤三部分連接組成,副板的一端與輪環焊接,副板的另一端與中心盤焊接或螺栓連接;中心盤上繞其圓心環形陣列焊接有4個舀子。
利用本實用新型可以替代原始的人工播種方式,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播種效率;同時,對于一些山區坡耕地,因大型播種設備無法進入,也可利用本實用新型完成播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圖1的A向視圖;
圖3為圖1中地輪(6)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行走輪、2-軸、3-籽種斗、4-手柄、5-舀子、6-地輪、7-籽種通道、8-開溝器、9-豁口;
6.1-輪環、6.2-副板、6.3-中心盤。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2所示,一種玉米播種機,包括行走輪1、籽種斗3和地輪6,所述的行走輪1、籽種斗3和地輪6通過軸2連接;所述的籽種斗3的外壁上開有豁口9,籽種斗3內部焊接有籽種通道7,籽種通道7的出口端與開溝器8連接,籽種斗3的外壁上還連接有手柄4;所述的地輪6上焊接有舀子5,舀子5置于籽種斗6內。
如圖3所示,地輪6由輪環6.1、副板6.2、中心盤6.3三部分連接組成,副板6.2的一端與輪環6.1焊接,副板6.2的另一端與中心盤6.3焊接或螺栓連接;中心盤6.3上繞其圓心環形陣列焊接有4個舀子5。
軸2穿過籽種斗3,軸兩端分別與行走輪1和中心盤6.3焊接;籽種斗3的一端封閉,另一端開口,開口端與中心盤6.3無縫接觸。
如圖2所示,籽種斗3的外壁上開有豁口9,豁口的方向朝上,通過該豁口可向籽種斗內添加種子;籽種通道7的開口方向朝上,通過籽種斗上的豁口處可觀察種子是否落入籽種通道。
播種前,先向籽種斗內添加種子,添加的種子量不超過籽種斗容量的2/3。利用手柄向前推進該播種機,行走輪和地輪轉動,地輪上的中心盤帶動舀子轉動,舀子舀上種子繼續隨中心盤轉動,當舀子到達籽種通道上方時,舀子內的種子在自重作用下落入籽種通道,最終落入開口器所刨開的土溝中。
播種的株距還可以利用增減舀子的數量進行調整,增加舀子數量,株距密;減少舀子數量,則株距稀。
本實用新型除了能播種玉米外,還能播種與玉米大小相近的種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增云,未經李增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3403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施肥自動反沖洗過濾系統
- 下一篇:一種地下滅蟲式花生覆膜播種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