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卡諾-朗肯雙循環混合高效發電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32973.5 | 申請日: | 2013-1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5536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8 |
| 發明(設計)人: | 孟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孟寧 |
| 主分類號: | F01K23/02 | 分類號: | F01K23/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沈振濤 |
| 地址: | 211100 江蘇省南京市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卡諾 雙循環 混合 高效 發電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力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卡諾-朗肯雙循環混合發電設備。
背景技術
電力行業是我國重點的耗能大戶,電力行業能耗約占全國總能耗的1/3,二氧化硫排放占全國一半。全國2011年全國發電量4.7萬億千瓦時,其中火電發電量為3.8萬億千瓦時,由于中國火電基本上是煤電,煤電約占發電總量的80%。2011年火電消耗一次能源(標準煤)19億噸,全國的煤炭消耗量為35.7億噸,電力行業的煤炭消耗占全國煤炭消耗總量的50%以上。中國煤電把燃燒的熱能轉化成電能的效率較低,目前我國每發一千瓦時的電消耗煤炭333克,而丹麥僅為269克。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2010年中國煤電每發一千瓦時的電排放二氧化碳967克,與世界平均水平958克相比較高。20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為302.76億噸,中國(含香港地區)為72.586億噸,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24%,名列第一。煤炭火力發電不僅導致了煤炭大量的消耗,更導致了嚴重的生態問題。目前,我國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國東部地區環境承載能力已接近極限。有數據顯然,東中部地區PM2.5嚴重超標,高于安全值5~8倍。如何提高火力發電的效率,減少發電的能源消耗,已經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傳統的火力發電廠,是以水蒸汽為工質的,利用高溫高壓的水蒸氣把熱能轉變成機械能,又把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發電廠的設備,主要是由鍋爐、汽輪機、凝汽器、水泵等設備所組成。其工作原理是:給水先經給水泵加壓后送入鍋爐,在鍋爐中水被加熱汽化、形成高溫高壓的過熱蒸汽,過熱蒸汽在汽輪機中膨脹做功,變為低溫低壓的乏汽,最后排入凝汽器凝結為冷凝水,重新經水泵將冷凝水送入鍋爐進行新的循環。在汽輪機里作完功的乏氣直接進入到凝汽器中,通過直接空冷或水冷方式完成排氣的凝結過程。通常汽輪機乏汽為低溫(32-55℃)低壓(0.005-0.016MPa)的濕飽和蒸汽,冷凝潛熱約為2400kJ/kg,乏汽在凝汽器內凝結成水,大量的汽化潛熱被冷卻水或空氣攜帶,釋放到大氣環境中。在水蒸汽朗肯循環中,中壓機組熱效率不超過40%,超臨界機組熱效率不超過50%,發電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做功部分只能利用水蒸氣的顯熱,而占能源消耗量的50%以上乏氣的潛熱能(2400kJ/kg)做為低品位熱量通過雙曲線冷凝塔白白的發散到大氣中。由于乏汽的溫度在32-55℃,屬于低品位余熱,現有的技術難以回收和利用,造成電廠的大量的熱損失。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凝汽器中蒸汽凝結時釋放的占能源消耗量的50%以上的低品位冷凝潛熱,對于提高發電效率,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朗肯(W.J.M.Rankine,1820-1872年),英國科學家,他計算出的熱力學循環(后稱為朗肯循環)的熱效率被作為計算蒸汽動力發電廠性能的方法。朗肯循環的特點是蒸汽工質的動力循環;朗肯循環發電是通過水在熱力設備中不斷進行等壓加熱(水蒸發)、絕熱膨脹、等壓放熱(蒸汽冷凝)和絕熱壓縮4個過程的氣液相變,使熱能不斷轉化為機械能,再由發電機將機械能轉化為人們所需要的電能。常規的水蒸氣朗肯循環有很多優點,做功發電量大,容易大規模發電,且使用的工質為水,具有熱導率高、無毒、無腐蝕等優點,因此廣泛應用于火力發電、核電及各類余熱發電;然而,水蒸氣朗肯循環最大的缺點是發電效率較低。如何提高水蒸氣朗肯循環發電效率是一個難題,通常有兩個途徑:一是提高蒸汽的溫度。蒸汽的溫度越高,其顯熱/冷凝潛熱比例越高,朗肯循環的熱效率就越高,因此提高蒸汽的溫度是提高熱電轉化效率的有效手段;然而,蒸氣在高溫運行時存在高壓問題,在實際使用時由于設備材料強度的原因,蒸氣溫度的提高受到限制,抑制了朗肯循環熱發電設備的熱效率的提高。二是減少冷凝熱的排放,然而該方法僅能從理論上述及,實際鮮有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孟寧,未經孟寧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3297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型壓縮空氣快速消音排空裝置
- 下一篇:節能型空氣動力發動機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