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新能源燃料筆式點火線圈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22886.1 | 申請日: | 2013-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8882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明(設計)人: | 沈勢業;龐敬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山凱迪汽車電器有限公司;天津市鑫鑫龍田線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F38/12 | 分類號: | H01F38/12;H01F41/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廣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何邈 |
| 地址: | 2153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能源 燃料 點火 線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車輛發動機新能源燃料(如:天燃氣、液化氣等)的點火線圈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在汽車發動機點火系統中,點火線圈是一種為點火發動機氣缸內空氣和汽油混合物提供點火能量的執行部件,由于發動機的燃料改變,如:天燃氣、液化氣等。使得發動機的溫升高出30℃-40℃,一般缸內溫度在160℃。從而對點火線圈耐溫有更高的要求。相比較而言,傳統的點火線圈存在以下缺點:
1、一般車用汽油點火線圈采用的漆色線耐溫是180℃-200℃,主要問題是其耐壓隨之溫度上升而下降,加上線圈工作時的自發熱有30℃,二個溫度疊加后的溫度高達190℃,所以傳統的漆包線無法滿足要求。
2、傳統硅鋼片在大電流的作用下容易產生磁飽和及振動而發熱,所以傳統的硅鋼片要增大磁飽和度及成型密度來減少線圈工作時的自身發熱。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使溫度與耐壓成正比的材料及線圈的繞制方法制成的新能源燃料筆式點火線圈。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能源燃料筆式點火線圈,包括鐵芯、繞線于骨架上的線圈,所述的線圈包括線芯以及包裹于所述的線芯外部的絕緣層,其中,所述的絕緣層中至少包括一個改良聚氨酯亞胺涂層,所述的改良聚氨酯亞胺涂層由50%聚氨酯、48%聚酯亞胺以及2%硅的混合物構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的改良聚氨酯亞胺涂層的厚度小于1.2微米。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的線圈采用平繞堆積的方式依次繞線于骨架上,來改變傳統的槽繞法對漆包線表面耐壓高的要求。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的線圈在骨架上的繞線角度為11°至13°范圍內。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的鐵芯由有取向的硅鋼片激光焊接而成。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新能源燃料筆式點火線圈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在線芯外部涂覆絕緣層以制備線圈,所述的絕緣層中至少包括一個改良聚氨酯亞胺涂層,所述的改良聚氨酯亞胺涂層由50%聚氨酯、48%聚酯亞胺以及2%硅的混合物構成;
2)??將涂覆后的絕緣層置于干燥區域中干燥;
3)??將所述的線圈采用平繞堆積法繞線于骨架。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所述的步驟1)中,所述的改良聚氨酯亞胺涂層的厚度小于1.2微米。?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所述的步驟2)中,所述的干燥區域包括400攝氏度到460攝氏度溫度范圍內的至少三個溫區。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所述的步驟3)中,所述的線圈在骨架上的繞線角度為11°至13°范圍內。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的鐵芯由有取向的硅鋼片激光焊接而成,由于本實用新型利用有取向的硅鋼片,采用圓柱激光焊接法來提高磁飽和寬度來減少磁損發熱、來降低線圈在工作過程中的自發熱。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使得本實用新型的新能源燃料筆式點火線圈能使溫度與耐壓成正比,尤其適合于新能源燃料發動機的使用。
附圖說明
附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筆式點火線圈的構造示意圖;
附圖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新能源燃料筆式點火線圈的構造示意圖;
附圖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初級線圈與次級線圈的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參見附圖1所示,圖中示出了現有技術中的筆式點火線圈的構造示意圖,可以看出其采用槽繞線圈的結構構造,骨架1采用傳統硅鋼片疊片制造,骨架1上的肋條3形成十槽繞線槽,線圈2繞線于骨架1上的繞線槽內,這種結構的筆式點火線圈無法解決線圈耐高溫耐高壓的缺點。
參見附圖2與附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新能源燃料筆式點火線圈,包括繞線于骨架1上的線圈2,線圈2?包括如附圖3中的線芯31以及包裹于線芯外部的絕緣層,其中,絕緣層中包括改良聚氨酯亞胺涂層32、定型層33和絕緣漆涂層34,改良聚氨酯亞胺涂層32的厚度小于1.2微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山凱迪汽車電器有限公司;天津市鑫鑫龍田線材有限公司,未經昆山凱迪汽車電器有限公司;天津市鑫鑫龍田線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2288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