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商品蛙階梯錐形生態套養養殖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22593.3 | 申請日: | 2013-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4633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8 |
| 發明(設計)人: | 蔡君楊 | 申請(專利權)人: | 蔡君楊 |
| 主分類號: | A01K67/02 | 分類號: | A01K67/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5212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商品 階梯 錐形 生態 養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蛙養殖設施領域,主要是階梯錐形生態套養養殖池,即蛙池的階梯錐形套養模式設計。
背景技術
目前在石蛙商品蛙養殖設施領域,大部分養殖戶采取的都是以小規格(2*3M為主)的方形水泥池養殖池的圈養模式,或者是以溝渠式養殖池的仿生態模式(如專利號:CN202385628U?實用新型專利“?一種仿生態石蛙養殖池”)。前者石蛙養殖密度高、活動空間狹窄,造成石蛙只吃不動的狀況,且容易近親繁殖、品種退化、疾病發生率高,對商品蛙的直接影響就是肉質變差,與原先的風味大相徑庭。后者雖避免了前者石蛙活動范圍小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石蛙品質,但單個養殖池(通常在200M2)占地空間大,養殖成本高,土地資源和水資源利用率差,在山區耕地面積日趨減少的情況下不利于長遠發展。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上述現有設施的缺點,發明一種最大程度上為石蛙營造出接近野生自然環境狀態的設施,本發明既解決了石蛙的養殖密度,又提高了石蛙商品品質,更可以節省土地資源、緩解夏季水資源不足的問題,還有一個更大的益處,就是石蛙糞便的無污染處理,底部的錐形設計,套養魚蝦、螺類等“清道夫”,消耗了蛙糞、死蟲等污染物,能夠凈化水體,大大減少疾病的發生;同時套養的魚蝦、螺類能為石蛙提供天然的餌料,養成石蛙主動捕食的習慣,節約人工餌料管理成本。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蛙養殖設施領域,主要是階梯錐形生態套養養殖池,即蛙池的階梯錐形套養模式設計,上部構筑物呈長立方形、底部呈錐形,內部呈多層對稱階梯狀分布。由池體、入水口、出水口、食臺、階梯板、支撐物、防逃網、推拉門組成。圓錐形池底中心設有出水口,池體上方設有入水口噴淋裝置。
1.池體外觀上部呈立體長立方形,尺寸在6M*5M*3M,底部呈錐形,高度為40CM,?池內兩側設有階梯板,采用橫向層狀對稱設計,池內橫向前后側壁留作業通道,通道向錐形池內傾斜,坡度5度,通道兼用食臺,側壁中間設推拉門,方便進出及通風透光;
2.每層階梯板采用木板或泡沫板,層數5層,層間距離30CM,?每層寬度逐層按40CM遞減;
3.每層之間采用不銹鋼管起到支撐作用;
4.底層階梯板距離通道約30CM高度,頂層階梯板距離頂部50CM,頂部加蓋防逃網(如遮陽網和尼龍網)防止石蛙敵害侵入和逃逸;
5.階梯板上部各設置一個進水裝置,進水裝置采用經過濾膜過濾的水源灑水噴頭裝置,提高環境濕度;
6.錐形池底高度40CM,圓錐形的池底中間設排污口,同時在錐形池內套養魚蝦、螺類及藻類等動植物。
本實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一、對稱階梯狀結構,可以讓石蛙在每層都可棲息,大幅度提高了石蛙單位養殖密度,同時避免石蛙交叉感染,既有效節約了造池成本和造池土地面積,又提高了自然資源利用率和食物資源利用轉換率。二、池內呈逐層階梯型設計,保證了石蛙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最大程度上為石蛙營造出接近野生自然環境的狀態,模擬大自然中石蛙善于攀爬跳躍的習性,可以加大石蛙運動量,優化石蛙肉質,且有效避免疾病交叉感染,提高石蛙種群質量。三、錐形池設計,套養小魚蝦、福壽螺等活餌料,使得石蛙采食多樣化,不單單是從投放餌料的品質多樣化來說,更主要在于馴養石蛙從人工被動喂食(一般人工以喂養黃粉蟲為主)進化為自己主動攝食的過程,實現了自然餌料投喂半自動化,使得石蛙可以從純人工生態養殖過度為半放養狀態。四、套養理念的設計,呈現為石蛙吃魚蝦螺類,而小魚蝦、螺類可采食石蛙糞便及黃粉蟲殘余餌料,螺類又可食池邊苔蘚微生物,凈化水源。其生物鏈式套養管理方便、操作簡單、大大減少人工管理成本,一方面使得人工清理蛙池的勞動量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對人工養殖石蛙活餌料節省了空間與養殖成本,達到生態無污染集中精養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截面圖
附圖標記說明:池體①,入水口②,出水口③,階梯板④,食臺⑤,推拉門⑥,錐形池⑦,支撐物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一種商品蛙階梯錐形生態套養養殖池,由池體①,入水口②、出水口③、階梯板④、食臺⑤、推拉門⑥、錐形池⑦、支撐物⑧組成,所述池體①上部長立方形,底部呈錐形,池內兩側設有階梯板④,采用橫向層狀對稱設計,階梯板采用木板或泡沫板逐層遞減,每層階梯板用不銹鋼管焊接做支撐物⑧,是石蛙棲息的場所,池內橫向前后側壁留作業通道,通道兼用食臺⑤,側壁中間設推拉門⑥;池體頂部加蓋防逃網防止石蛙敵害侵入和逃逸,防逃網下階梯板上部各設置一個進水裝置②,進水裝置采用經過濾膜過濾的水源灑水噴頭裝置,灑水噴頭裝置能夠均勻的噴灑每塊到階梯板上,可起到每時每刻沖洗階梯板上蛙糞的作用,不留死角;底部錐形池設計便于沖洗下來蛙糞及死蟲向底部集中,錐形池⑦中間設出水口③,池內套養小魚蝦、福壽螺等能夠消化蛙糞及死蟲,小魚蝦、福壽螺又為石蛙提供充足的食物,減少人工添加餌料的成本,其生物鏈式循環套養模式既環保又經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蔡君楊,未經蔡君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2259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