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混凝土透水框架整體式預制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20539.5 | 申請日: | 2013-1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2261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04 |
| 發明(設計)人: | 鄒喆;張群;張金來;梁崇元;薛爽;任海斌;張燕;向常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江宜昌航道工程局;長江航道局 |
| 主分類號: | B28B7/22 | 分類號: | B28B7/22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峽專利事務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鋼 |
| 地址: | 443000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凝土 透水 框架 整體 預制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一種混凝土透水框架整體式預制模具,用于四面六邊透水框架施工制作。
背景技術
傳統的四面六邊體透水框架預制,采用塑料模具或鋼制模具進行構件預制,需經模具安裝、混凝土攪拌、注模、振搗、起模、養護、脫模、再養護、焊接拼裝等工序,才能完成透水框架的預制施工,工序組織與安排較為復雜、特別是人員工種、勞動力、進場材料等關鍵環節,現場管理難度較大,需管理人員精心組織;其次,傳統的預制施工裝置,施工人員體力耗費較大,操作準確性較低,各班組之間工效不均,因此,降低了透水框架預制構件的外觀質量及強度;再者,由于傳統的預制構件頭部焊接點部分鋼筋裸露在外,在搬運、裝卸及拋投過程中易造成人員劃傷及落水事故,有一定的安全風險。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混凝土透水框架整體式預制模具,該裝置制作的透水框架,鋼筋全部附著在混凝土內,鋼筋不再裸露在外,增強了鋼筋焊接點的牢固性;成型后構件相互緊密結合在一起,其強度值得以進一步地提高,外露鋼筋嵌入混凝土內,外觀質量也有顯著改善。
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混凝土透水框架整體式預制模具,包括:三個中空的邊模,三個中空的側模,所述三個邊模連通構成一個三角形的底模,所述底模的三個頂點分別連通所述三個側模的底端,所述三個側模的頂端連通、并開設一個灌漿口;所述三個中空的邊模、三個中空的側模內分別設有鋼筋、共六根;位于邊模內的三根鋼筋連接構成三角形框架,位于側模內的三根鋼筋一端分別與三角形框架頂點連接、另一端在灌漿口位置固定連接。
所述邊模、側模均為鋼材拼接構成,其橫截面為矩形的中空模具單元。
所述底模上安裝有溢流管。
所述側模上固定設有卡箍。
本實用新型一種混凝土透水框架整體式預制模具,有益效果如下:
底模上安裝有溢流管,防止混凝土灌漿過多,便于混凝土溢出,也便于觀察灌漿成型完畢。側模上固定設有卡箍,由于側模構成四面六邊的框架,為加強其承受混凝土漿壓力,通過卡箍固定。所述邊模、側模均為鋼材拼接構成,便于拆卸,拆卸完畢露出即得:混凝土四面六邊透水框架。
本實用新型一種混凝土透水框架整體式預制模具,制得的混凝土透水框架,?鋼筋全部附著在混凝土內,鋼筋不再裸露在外,增強了鋼筋焊接點的牢固性,有效防止了在搬運、裝卸及拋投過程中造成的破損,降低了預制返工率。同時,避免了外露鋼筋對人員造成的傷害事故發生,提高了在施工各環節的安全性。創新型的透水框架整體預制施工工藝,通過提高混凝土的灌注及振搗的整體效率,成型后鋼筋構件三三緊密結合在一起,其強度值得以進一步地提高,外露鋼筋嵌入混凝土內,外觀質量也有顯著改善。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預制模具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混凝土透水框架整體式預制模具,包括:三個中空的邊模1,三個中空的側模2,所述三個邊模1連通構成一個三角形的底模3,所述底模3的三個頂點分別連通所述三個側模2的底端,所述三個側模2的頂端連通、并開設一個灌漿口4。
所述三個中空的邊模1、三個中空的側模2內分別設有鋼筋5、共六根。位于邊模1內的三根鋼筋連接構成三角形框架,位于側模2內的三根鋼筋5一端分別與三角形框架頂點連接、另一端在灌漿口4位置固定連接。所述邊模1、側模2均為鋼材拼接構成,其橫截面為矩形的中空模具單元。所述底模3上安裝有溢流管6。所述側模2上固定設有卡箍。
本實用新型整體式預制模具的組裝過程包括:
1)、制作鋼制三個中空的邊模1,連接構成三角形的底模3。
2)、鋼筋5“三三”焊接,圍繞已焊接好的鋼筋5組裝模具;
3)、組裝完成后,經混凝土攪拌、注模、振搗、脫模、養護等工序后,則完成框架制作的整套工序。經整體預制后的透水框架,鋼筋5全部附著在混凝土內。通過提高混凝土的灌注及振搗的整體效率,成型后鋼筋5“三三”緊密結合在一起,其強度值得以進一步地提高,外露鋼筋5嵌入混凝土內,外觀質量也有顯著改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江宜昌航道工程局;長江航道局,未經長江宜昌航道工程局;長江航道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2053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