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ATCA刀片上BMC芯片的二次復位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18863.3 | 申請日: | 2013-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6303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23 |
| 發明(設計)人: | 袁海濱;張克功;王暉;鄭臣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3K17/22 | 分類號: | H03K1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國文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華苑產***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atca 刀片 bmc 芯片 二次 復位 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復位電路,具體設計一種ATCA刀片上BMC芯片的二次復位電路。
背景技術
一般地,芯片都需要一個上電復位電路在上電瞬間復位芯片,來完成芯片上電瞬間的初始化,上電復位電路最常見的就是RC充電電路,RC充電電路上電后,電容C兩端電壓需要充電一段時間T后才能被芯片判決為高電平,在T之前電容C兩端電壓被判決為低電平,芯片處于復位狀態,把這次復位稱為一次復位。
一般情況下,芯片在一次復位后便進入工作狀態,不會用到二次復位,但是有的芯片會對復位信號要求比較特殊,例如,要求在復位信號下降沿進入復位狀態,在復位信號上升沿釋放復位狀態。一次復位是沒有下降沿的,因此一次復位會失效,而二次復位的復位信號有下降沿。
不同的芯片可能對復位信號的脈沖要求不一樣,而上電瞬間復位信號電平都是從低到高的變化,此種復位信號可能對某些芯片會失效,當芯片本身出現個體性的bug時,這種復位也會失效,而類似手動復位的復位脈沖是最可靠的。二次復位的復位脈沖跟手動復位脈沖一樣,有兩個信號邊沿,在電路中設計一個上電二次復位電路可以避免一次復位對芯片失效而使芯片不能正常工作的情況發生。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ATCA刀片上BMC芯片的二次復位電路,以避免一次復位對芯片失效而使芯片不能正常工作的情況發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1一種ATCA刀片上BMC芯片的二次復位電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路包括電阻R1,電阻R2,電阻R3,電阻R4,電阻R5,電容C1,電容C2,電容C3,三極管Q1和場效應管Q2;
電阻R1的一端與并聯后的電容C1、電容C2和電阻R2連接,電阻R2和電阻R1的公共端連接三極管Q1的基極,電阻R2的另一端連接三極管Q1的發射極并接地,電容C3的上端與三極管Q1的集電極連接,電容C3的下端與三極管Q1的發射極連接,電容C3的上端與場效應管Q2的柵極連接,電容C3的下端與場效應管Q2的源極連接,場效應管Q2的漏極同時連接電阻R4的一端和電阻R5的一端,電阻R4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3的上端,電阻R3的下端連接三極管Q1的集電極。
優選的,所述電阻R1的另一端與BMC芯片的Core電壓P1V26_CORE連接,BMC芯片的Core電壓P1V26_CORE值為1.26V。
優選的,所述電阻R3和所述電阻R4的公共端連接BMC芯片的IO電壓P3V3_BMC,BMC芯片的IO電壓P3V3_BMC值為3.3V。
優選的,所述電阻R5的另一端接BMC芯片的復位信號輸入端BMC_RESET_n。
優選的,所述電阻R2位于所述三極管Q1和并聯后的電容C1、電容C2之間。
優選的,所述電容C3位于所述三極管Q1和所述場效應管Q2之間。
與最接近的技術方案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將三極管Q1的基極電壓設為V1;將場效應管Q2的柵極電壓設為V2,將場效應管Q2的漏極電壓設為V3,將電壓V2從0變為1所需的時間設為T1,電壓V1從0變為1所需的時間設為T2,調節電容C1,電容C2和電容C3的值即可調整電壓V2從0變為1所需時間T1的值和電壓V1從0變到1所需時間T2的值,最后驗證得到的二次復位信號波形。通過調節T2的長度,實現了不同芯片對T2時間的要求,即一次復位和二次復位之間的時間間隔;通過同時調節T1,T2的長度可以實現調整復位信號長度,滿足不同芯片對復位信號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二次復位電路圖。
圖2為V1,V2,V3的信號邏輯關系圖。
圖3為二次復位信號的波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例進一步闡明本發明的內容。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ATCA刀片上BMC芯片的二次復位電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路包括電阻R1,電阻R2,電阻R3,電阻R4,電阻R5,電容C1,電容C2,電容C3,三極管Q1和場效應管Q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1886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