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1000MW超超臨界機組爐后緊湊型布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10777.8 | 申請日: | 2013-1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6091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23 |
| 發明(設計)人: | 付煥興;江劍;楊強;陳衛國;申克;吳東梅;陳波;陳海良;張露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 |
| 主分類號: | F23J15/00 | 分類號: | F23J15/00;F23J15/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錢成岑;詹永斌 |
| 地址: | 61002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1000 mw 臨界 機組 緊湊型 布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火電廠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1000MW超超臨界機組爐后緊湊型布置。
背景技術
火力發電廠設計中,主廠房的布置設計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主廠房的占地面積,是反映火力發電廠設計的一個重要指標。特別是近幾年,為建設“可靠、環保、先進、創新、經濟和節約型社會”,在火電廠設計中,對節地等節能措施,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
已投運的1000MW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爐后的主要設備有:四臺縱向布置成一列的靜電除塵器6及其前煙道7和后煙道5,每兩臺靜電除塵器6共用一根后煙道5,對應每根后煙道5設有引風機4,每臺引風機4之后設有增壓風機1以及吸收塔2,兩臺吸收塔2之間設置煙囪3。典型的爐后布置見圖1,從圖中可以看出有如下特點:
1、前煙道7為方煙道,布置較長;前煙道7、后煙道5的鋼材量(含脫硫島部分)約1600t/臺;
2、引風機4橫向布置,引風機4附近空地較多,土地利用不充分;
3、煙氣流場比較順暢;
4、脫硫島單獨布置在煙囪3后方;
5、前煙道7末端為空預器接口8,空預器接口8至吸收塔2中心線的橫向垂直距離約120m。
總體而言,雖然煙氣流場比較順暢,但是占地面積較大,兩臺機組鍋爐尾部占地面積(含脫硫區域)約3.3萬m2。
近年來,為提高火電機組熱效率,節能減排,1000MW機組采用了低溫省煤器、引風機與增壓風機合并等優化措施。通過對已投運的1000MW超超臨界機組典型爐后布置進行流場軟件分析,并結合已采用的節能減排措施,在滿足煙氣流場的前提下,提出1000MW超超臨界機組爐后煙道、除塵器、低溫省煤器和脫硫島緊湊型布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1000MW超超臨界機組爐后緊湊型布置,占地面積更小,更加緊湊,節約土地資源。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1000MW超超臨界機組爐后緊湊型布置,包括四臺縱向排成一列的靜電除塵器以及其前煙道和后煙道,兩臺吸收塔以及二者之間的煙囪,每臺靜電除塵器依次通過后煙道、引風機連接到吸收塔,所述引風機與增壓風機合并在一起并與低溫省煤器共同設置后煙道下方,所述低溫省煤器正對著引風機出口。
作為優選,所述前煙道和后煙道下方還設置一次風機、送風機、靜電除塵器控制樓、脫硫氧化風機房等輔助設備和建筑,從而提高了空間利用度。
作為優選,所述前煙道采用圓煙道,結果就是前、后煙道鋼材量(含脫硫島部分)大大減少,約1090t/臺。
作為優選,所述各引風機和低溫省煤器均縱向設置,使得整個布置更加緊湊。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布置更加緊湊,可以有效減少占地面積,節省鋼材用量,經濟效果明顯。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的1000MW超超臨界機組典型爐后布置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布置圖。
圖中標記:1為增壓風機,2為吸收塔,3為煙囪,4為引風機,5為后煙道,6為靜電除塵器,7為前煙道,8為空預器接口,9為低溫省煤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最佳實施例:如圖2所示,一種1000MW超超臨界機組爐后緊湊型布置,包括四臺縱向排成一列的靜電除塵器6以及其前煙道7和后煙道5,兩臺吸收塔2以及二者之間的煙囪3,每臺靜電除塵器6依次通過后煙道5、引風機4連接到吸收塔2,所述引風機4與增壓風機1合并在一起并與低溫省煤器9共同設置后煙道5下方,所述低溫省煤器9正對著引風機4出口。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前煙道7和后煙道5下方還設置一次風機、送風機、靜電除塵器控制樓、脫硫氧化風機房等輔助設備和建筑。所述前煙道7采用圓煙道。所述各引風機4和低溫省煤器9均縱向設置。
本實施例的總效果為,空預器接口8至吸收塔2中心線長度縮短至約98m,整體占地面積約2.2萬m2。比現有的布置占地面積3.3萬㎡減少了三分之一,效果很明顯。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未經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1077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