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船舶載重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10744.3 | 申請日: | 2013-1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77589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1-18 |
| 發明(設計)人: | 蔣漢章 | 申請(專利權)人: | 蔣漢章 |
| 主分類號: | B63B39/12 | 分類號: | B63B39/12 |
| 代理公司: |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 51219 | 代理人: | 魏常巍 |
| 地址: | 641003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船舶 載重 檢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船舶配套測量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液位測量技術的船舶載重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船舶貨物的載重計量問題一直困擾著交易雙方及航運監管部門,如何直觀的了解船舶的荷載狀態,有利于船舶運輸方自身安全的評估,以及監管部門的監控,成為一個難題。目前船舶載重計量仍沿用目測船舶吃水線深度,然后計算的方法——水尺計重測量法,即通過參照《船舶載重與水尺對照表》及船舶的其他相關資料,得出船體吃水深度與載重的對應關系,來測算船舶裝卸貨物重量。這種方法往往帶有主觀性,目測誤差大。
中國專利文獻CN203211501U公開了一種采用液位測量技術的船舶載重檢測裝置,包括固定于船舶甲板邊緣的超聲波液位檢測裝置和所述超聲波液位檢測裝置連接的計算機。因其液位檢測裝置設置于甲板邊緣,因此受風浪的影響較大,因此,只能適用于風浪較小的內河航行的船舶的載重檢測,而對于航行于大海風浪較大環境中的船舶的載重檢測無法適用。
實用新型的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適用于大海以及內河等各種水域內的船舶載重檢測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船舶載重檢測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水位檢測裝置,水位/載重轉化裝置,載重顯示裝置,所述的水位檢測裝置的進水口至少包括1個設置于船舶底部中心的中央進水口。較好的方案是水位檢測裝置的進水口還包括設置于所述中央進水口周圍的外圍進水口。更進一步的方案是外圍進水口至少有4個,并沿船舶底部周線布置。更好的方案是外圍進水口沿船舶底部周線布置為內外兩圈。
將水位檢測裝置的進水口設置于船舶底部的中心,能夠避免風浪的影響,從而減小液位檢測的誤差,從而所得出的船舶載重值也比較精確。設置外圍進水口以后,可以對各個進水口的檢測到的液位數據進行加權平均,從而得到的數據更精確,當外圍進水口均布于船舶底部周線時,所得到的液位數據更加全面,從而所得出的船舶載重值也相對更精確。
進一步的,水位檢測裝置包括防浪緩沖管、所述防浪緩沖管與進水管上端相連,所述進水管的下端伸入水面以下,所述防浪緩沖管內設置有浮筒;水位/載重轉化裝置,載重顯示裝置,所述的載重顯示裝置包括一個固定的儀表盤和一個指針,所述的指針固定在齒輪上,所述的齒輪與鏈齒輪嚙合,所述的鏈齒輪同時嚙合有鏈條,所述的鏈條一端與浮筒連接另一端與重錘連接。采用全機械的式的設計可使液位數據轉化為載重數據損失更小,從而更加精確的反映載重數據。其中,較好的方案是將齒輪設計為扇形,采用全機械的式的設計可使液位數據轉化為載重數據損失更小,從而更加精確的反映載重數據,效果更好。且不易損壞,耐候性高。
更進一步,還包括一個載重超量報警裝置,所述載重超量報警裝置,包括一個回路中連接的指示燈和發聲報警裝置,所述的回路的控制觸點一個位于指針上,另一個位于儀表盤相應的位置上。這樣在載重超量時可以采用燈光和聲音提醒工作人員,可以及時處理載重超量帶來的問題。
更進一步的,還包括一個一個載重信息信號發射裝置。這樣能夠將載重超量的信息通過GPS或者北斗系統聯網,使有關航運業務管理部門時刻了解船舶荷載實時狀況,便于及時配載業務管理,同時便于監管部門及時查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夠實現各種水域內的船舶重量的自動測量,并大幅提高相對于傳統測量方式的精確值,既能夠自動得出船舶載重量,測出的數據還能進行遠程傳輸,同時還能防止風浪對測量精度的影響,測量精度高,并且還能應用于各種水域航行或者非航行狀態下的船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水位/載重轉化裝置,載重顯示裝置,載重超量報警裝置、優選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水位檢測裝置進水口優選方案的布置示意圖。
圖中:14、船舶底部,15、進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能,茲列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蔣漢章,未經蔣漢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1074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