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高效過濾PM2.5的口罩濾片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08574.5 | 申請日: | 2013-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5520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23 |
| 發明(設計)人: | 張復全;趙丹青;楊慧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興諾康綸纖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1D13/11 | 分類號: | A41D13/11;A41D3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效 過濾 pm2 口罩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濾片,具體講,涉及一種高效過濾PM2.5的口罩濾片。
背景技術
目前,口罩的應用廣泛,不僅在醫院工作的醫生、護士需要使用,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為了防寒保暖、阻擋病菌傳播、防止吸入污染空氣等,也需要使用,具有廣泛的市場需求。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由于其可別呼吸入肺,對人體會造成一定的損害。而日前隨著對PM2.5監測結果的公布,人們對其恐慌日益加劇。而對于防止PM2.5被吸入的最有效、同時也是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戴口罩,口罩的纖維會對可吸入顆粒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目前市場上的口罩種類繁多,既有結構復雜價格昂貴的,也有簡易的,而目前市場上還沒有一種可有效過濾PM2.5的口罩。
由于人們對身體健康的愈發關注,為了防止空氣污染,特別是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對人體損害,所以亟需一種可有效過濾PM2.5、并且價格便宜、使用舒適的口罩濾片,將可有效過濾PM2.5的濾片放入到普通口罩中,就可以使普通口罩具有過濾PM2.5的效果。現有的口罩濾片一般為矩形,為了進一步是口罩濾片貼合面部,增強過濾效果,特提出本新型。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效過濾PM2.5的口罩濾片。
為了完成本新型的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高效過濾PM2.5的形口罩濾片,所述的口罩濾片的形狀為四邊中的至少一邊為弧形或橢圓形的矩形,且弧形弦長的長度等于矩形的長或高的長度,或橢圓形的軸或與軸平行的弦的長度等于矩形的長或高的長度;所述口罩濾片具有丙綸紡粘無紡布的外層1和丙綸紡粘無紡布的內層3,外層和內層之間為丙綸熔噴無紡布中間層2和/或活性炭中間層4。
本新型的第一優選技術方案為:矩形相對的兩個邊為弧形或橢圓形,所述弧形弦高為矩形長度或高度的1/8~1倍,所述橢圓形與矩形邊垂直的半軸的長度為矩形長度或高度的1/8~1倍。
本新型的第二優選技術方案為:所述的矩形相對的兩個邊為弧形或橢圓形,所述弧的高度為矩形寬度的1/4~1/2倍,所述橢圓形與矩形邊垂直的半軸的長度為矩形長度或高度的1/4~1/2倍。
本新型的第三優選技術方案為:所述口罩濾片中矩形的長度為6~15cm長,寬度為5~10cm。
本新型的第四優選技術方案為:所述的丙綸紡粘無紡布內層和丙綸紡粘無紡布外層的厚度分別為0.2~0.6mm,丙綸熔噴無紡布中間層的厚度為0.15~0.25mm,活性炭層的厚度為0.15~0.25mm;進一步優選:所述的丙綸紡粘無紡布內層和丙綸紡粘無紡布外層的厚度分別為0.1~0.8mm,丙綸熔噴無紡布中間層的厚度為0.1~0.6mm,活性炭層的厚度為0.1~0.6mm。
本新型的第五優選技術方案為:所述丙綸紡粘無紡布內層和丙綸紡粘無紡布外層的克重為分別為20~40g/m2,丙綸熔噴無紡布中間層的克重為15~60g/m2,活性炭層的克重為30~60g/m2;進一步優選:所述丙綸紡粘無紡布內層和丙綸紡粘無紡布外層的克重為分別為25~30g/m2,丙綸熔噴無紡布中間層的克重為20~25g/m2,活性炭層的克重為35~45g/m2;更優選:丙綸紡粘無紡布內層和丙綸紡粘無紡布外層的克重為分別為30g/m2,丙綸熔噴無紡布中間層的克重為25g/m2,活性炭層的克重為40g/m2。
本新型的第六優選技術方案為:
所述的丙綸紡粘無紡布的外層為帶有香味的丙綸紡粘無紡布的外層,和/或所述的丙綸紡粘無紡布的內層為帶有香味的丙綸紡粘無紡布的內層。
本新型的第七優選技術方案為:所述口罩濾片的四邊設置有熱壓粘合多層口罩濾片形成的粘合線。
本新型的第八優選技術方案為:所述的粘合線為多條。
本新型的第九優選技術方案為:將口罩濾片對折后的左右兩邊于頂邊進行粘合固定,粘合固定形成的沿頂邊的固定段5的長度為1~8毫米。
本新型的第十優選技術方案為:將口罩濾片對折后的左右兩邊于頂邊沿對折線進行粘合固定,形成一個以對折線的上1/4~1/2處為頂點、以口罩濾片的頂邊為底邊的三角形的粘合區6,粘合區底邊7的長度為1~8毫米。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解釋和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興諾康綸纖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興諾康綸纖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0857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