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生物柴油制備及發電一體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06822.2 | 申請日: | 2013-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8284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明(設計)人: | 吳楨芬;蘇有勇;趙逸群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1C3/10 | 分類號: | C11C3/10;C11C3/00;C10L1/02;F01D15/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 柴油 制備 發電 一體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物柴油制備及發電一體裝置,屬于生物質能發電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人類進入21世紀,一場新的能源革命正在悄悄進行。根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人們迫切呼喚建立以清潔、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逐漸取代以污染嚴重、資源有限的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世界上目前主要使用的發電技術為燃煤發電、燃油發電和水電發電,同時還大力開發了風能、地熱、太陽能、核能及生物質能發電技術。燃燒煤發電由于污染嚴重而逐漸被其他發電技術所取代,水能、風能、地熱等發電技術有地域性限制,燃燒石油發電廠也因石油價格一路暴漲而縮減發電量甚至虧損,生物質能發電技術因其可再生性和無污染性被世界各國所重視。生物柴油屬生物質能利用的一種,生物柴油是指以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和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動物油脂、餐飲垃圾油等為原料油通過酯交換工藝制成的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具有優良的環保性和燃料性能,這種綠色柴油明顯優于石油燃料,因而利用生物柴油來發電將會是燃油發電的一個必然趨勢。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生生物柴油制備及發電一體裝置,用于解決目前燃燒石油等發電技術中成本過高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是:一種生物柴油制備及發電一體裝置,包括反應塔1、甲醇罐2、沉淀罐3、蒸餾塔4、過濾罐5、精制塔6、燃油鍋爐7、汽輪機8、發電機9、煙氣過濾器10、煙囪11;所述反應塔1上端通過管道與甲醇罐2相連,下端接沉淀罐3,所述蒸餾塔4上端分別與沉淀罐3和甲醇罐2相連,下端接精制塔6,沉淀罐3的右側連接過濾罐5,所述燃油鍋爐7下側接過濾罐5,上部分別與汽輪機8和煙氣過濾器10相接,汽輪機8后連接發電機9,煙氣過濾器10與煙囪11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過程是:原料油為植物油料提取油,首先原料油、催化劑以及來自甲醇罐2的甲醇以一定比例進入反應塔1中進行酯交換反應,反應后的混合物進入沉淀罐3中分層,粗生物柴油層進入過濾罐5后得到精制生物柴油,而剩液進入蒸餾塔4中將未反應的甲醇蒸餾進甲醇罐2中回收,蒸餾后的混合物進入精制塔6后得到成品甘油和廢液;從過濾罐5中出來的精制生物柴油進入燃油鍋爐7進行燃燒,產生的熱量將燃油鍋爐7里水冷壁中的水加熱成高壓蒸汽,高壓蒸汽進入汽輪機8將熱能轉化成機械能,發電機9將機械能轉化成電能,發出的電能被輸送至電網,而由燃油鍋爐7產生的煙氣經煙氣過濾器10過濾,再由煙囪11對外排放。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裝置將原料油轉化成生物柴油和利用生物柴油發電集為一體,原料具有良好可再生性,比燃燒石油發電成本低,發電效率高,無污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1中各標號:1-反應塔,2-甲醇罐,3-沉淀罐,4-蒸餾塔,5-過濾罐,6-精制塔,7-燃油鍋爐,8-汽輪機,9-發電機,10-煙氣過濾器,11-煙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生物柴油制備及發電一體裝置,包括反應塔1、甲醇罐2、沉淀罐3、蒸餾塔4、過濾罐5、精制塔6、燃油鍋爐7、汽輪機8、發電機9、煙氣過濾器10、煙囪11;所述反應塔1上端通過管道與甲醇罐2相連,下端接沉淀罐3,所述蒸餾塔4上端分別與沉淀罐3和甲醇罐2相連,下端接精制塔6,沉淀罐3的右側連接過濾罐5,所述燃油鍋爐7下側接過濾罐5,上部分別與汽輪機8和煙氣過濾器10相接,汽輪機8后連接發電機9,煙氣過濾器10與煙囪11相連。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理工大學,未經昆明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0682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