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發動機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04547.0 | 申請日: | 2013-1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4362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16 |
| 發明(設計)人: | 虻川文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K5/12 | 分類號: | B60K5/12;F16F15/08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張建濤;車文 |
| 地址: | 日本愛知***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動機 支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支架。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存在一種具備安裝于在車體前部向寬度方向延伸的橫梁上的車體側托架、及安裝于由發動機及變速器等構成的動力單元上的動力單元側托架的發動機支架。該發動機支架中,動力單元側托架的外側(動力單元側托架的寬度方向的外側),設置有用于屏蔽動力單元所釋放的輻射熱的熱屏蔽板。并且,在車體側托架與動力單元側托架之間,設置有用于抑制車輛行駛中動力單元的振動以提高操縱穩定性的側擋板橡膠。
然而,上述現有技術中,由于熱屏蔽板與側擋板橡膠是相互獨立地設置的,所以存在部件個數增加、制造成本升高、發動機支架變重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使部件個數減少、制造成本降低、重量減輕的發動機支架。
作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發動機支架,該發動機支架包括,安裝在車體前部的橫梁上的車體側托架、及安裝在動力單元上的動力單元側托架,所述車體側托架與所述動力單元側托架通過隔著安裝橡膠結合在一起的外筒部件和內筒部件而相互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橡膠與所述動力單元側托架之間,設置有兼用作熱屏蔽板的側擋板橡膠。
具有上述結構的本實用新型的發動機支架的優點在于,由于安裝橡膠與動力單元側托架之間設置有兼用作熱屏蔽板的側擋板橡膠,所以,與相互獨立地設置側擋板橡膠和熱屏蔽板的現有技術的結構相比,能夠減少部件個數、降低制造成本、減輕發動機支架的重量。
在上述本實用新型的發動機支架中,較佳為,在所述內筒部件的軸向的兩個端部附近,一對所述側擋板橡膠分別被配置在所述安裝橡膠的端部與該端部對面的所述動力單元側托架的連接片之間。采用該結構,由于在內筒部件的軸向的兩個端部附近,一對側擋板橡膠分別被配置在安裝橡膠的端部與該端部對面的動力單元側托架的連接片之間,所以,能夠在安裝橡膠的軸向的兩側區域屏蔽來自動力單元的輻射熱,與在內筒部件的軸向的一側設置熱屏蔽板的現有技術的結構相比,熱屏蔽效果更好。而且,還能使車輛行駛時的操縱穩定性進一步得到提高。
在此情況下,較佳為,所述一對側擋板橡膠被配置為,在垂直于所述內筒部件的軸向的面上分別覆蓋著所述安裝橡膠的兩端。采用該結構,能夠更有效地阻擋動力單元的輻射熱傳到安裝橡膠。
另外,在上述本實用新型的發動機支架中,較佳為,所述外筒部件被固定在所述車體側托架上、且內部容納著所述安裝橡膠,所述一對側擋板橡膠上分別設有壁厚大于其它部位的壁厚的厚壁部,所述外筒部件的軸向的兩個外端面分別與各自對面的所述側擋板橡膠的所述厚壁部的內側面相抵接。采用該結構,由于外筒部件的軸向的兩個外端面分別與各自對面的側擋板橡膠的厚壁部的內側面相抵接,所以,在車輛行駛時,若容納有安裝橡膠的外筒部件在軸向上移動,則該外筒部件的移動能被側擋板橡膠限制,因而,能夠提高操縱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發動機支架的立體圖。
圖2是從內筒部件的軸向看到的發動機支架的圖。
圖3是圖2中的100-100線上的截面圖。
圖4是圖2中的200-200線上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如圖1及圖2所示,發動機支架1包括,發動機支架主體10、安裝在車體2側的車體側托架20、安裝在動力單元3側的動力單元側托架30。在此,發動機支架1是為了防止動力單元3運轉時的振動傳到車體2上而設置的。車體2包括在車體前部(前進方向)向車體寬度方向延伸的橫梁等(未圖示)。動力單元3包括發動機及變速器等(未圖示)。
另外,如圖3及圖4所示,發動機支架主體10還包括,由彈性材料構成的安裝橡膠11、具有圓筒形狀的內筒部件12、具有圓筒形狀且內徑大于內筒部件12的外筒部件13、及一對側擋板橡膠14。
安裝橡膠11具有所需的彈性。具體而言,安裝橡膠11的截面形狀被設定為,在車體的前后(長度)方向、左右(寬度)方向、及上下(高度)方向上都具有所需大小的彈性的形狀。本實施方式中,如圖3及圖4所示那樣,安裝橡膠11為錐形,即,安裝橡膠11的長度方向的中間部位的徑向厚度最厚、越靠兩端的部位的徑向厚度越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0454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