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充填輸送機機頭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695760.X | 申請日: | 2013-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5992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23 |
| 發明(設計)人: | 趙磊;杜新勝;高照堂;雷明杰;向光波;朱宏業;高輝;袁偉杰;李傳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卡特彼勒(鄭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15/06 | 分類號: | E21F15/06;E21F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沛德權律師事務所 11302 | 代理人: | 劉杰 |
| 地址: | 450103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充填 輸送 機頭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采礦輸送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充填輸送機機頭。
背景技術
隨著能源短缺,我國煤炭開采的步伐日益加快。為了改進開采效果,充填開采已經成為煤炭開采的主要方式。為解決“三下”壓煤問題,實現綠色開采,提高開采效率,在煤炭開采領域出現了固體充填刮板輸送機。充填刮板輸送機設置于其他充填設備(如充填液壓支架)上,與地面有一定高度距離,通過中部的槽孔來實現采空區的矸石充填。傳統充填輸送機因其機頭架和傳動裝置位于巷道內,且用升降平臺支撐機頭,占據了巷道內很大空間,不利于開采作業。同時現有的充填輸送機的結構導致充填模式單一,不能有效實現巷道內的全面充填。在開采實踐中,開采單位對巷道無法機械充填的部分只能采取人工方法進行充填。人工充填不僅降低了充填效率、增加了作業風險,且難于實現充填物料的搗實,導致現有的充填設備無法完全防止地表的局部陷落,同時也消耗了礦方的大量人力成本。因此急需一種能實現巷道高效全方位充填的新型充填輸送機機頭。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充填輸送機機頭。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充填輸送機機頭,包括機頭架、設置于所述機頭架上的帶狀過渡槽以及設置于所述機頭架后部的架上卸料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傳動裝置、犁煤板以及側卸斗;所述傳動裝置與鏈輪連接并可帶動鏈輪轉動,所述鏈輪設置于所述卸料口內;所述犁煤板設置于所述過渡槽上部并與所述過渡槽上表面之間具有間距;所述犁煤板的前邊緣在與所述過渡槽垂直的方向觀察時為弧線形狀或斜線形狀;所述側卸斗設置于所述過渡槽的邊緣并與所述犁煤板的位置相對應。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充填輸送機機頭,所述機頭架的后部下方設置有機頭底托梁,所述機頭底托梁設置有與所述機頭架的卸料口位置相同的梁上卸料口。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充填輸送機機頭,所述側卸斗具有向下延伸的坡形角度。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充填輸送機機頭,還包括端卸斗,所述端卸斗設置于所述機頭架末端。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充填輸送機機頭,所述端卸斗具有向下延伸的坡形角度。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充填輸送機機頭,所述機頭架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至少兩個吊掛組件,用于將所述充填輸送機機頭與其他設備連接固定。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充填輸送機機頭,所述機頭架兩側的吊掛組件對稱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本實用新型的充填輸送機機頭上分別設置了位于中部的側卸裝置、位于后部的底卸裝置以及位于末端的端卸裝置,采用一次側卸、二次端卸、三次底卸的方式,可以實現充填物的全方位充填,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的巷道內的充填死角;完全不必另行采用人工充填的方式補充充填,大大提高了充填效率和充填效果,降低了操作者的勞動強度以及開采成本。
另外,本實用新型充填輸送機機頭利用吊掛組件直接懸掛在其它充填設備(如充填支架及端頭支架)上,省去了傳統機頭所必須的升降平臺,從而為機頭在巷道內的落料及搗實提供了必要的空間,一方面減少了配套設備(升降平臺),避免了傳統升降平臺在使用過程中易埋易倒的弊端。同時,吊掛方式拆裝方便,操作靈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充填輸送機機頭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圖2的A-A向剖面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充填輸送機機頭犁煤板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充填輸送機機頭機頭底托梁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充填輸送機機頭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充填輸送機機頭主體結構為機頭架1,沿機頭架1設置有用于充填物運輸的帶狀過渡槽2;在機頭架1的后部下方設置有架上卸料口11。為增加機頭結構的強度,在機頭架1的后部下方設置有機頭底托梁9。機頭底托梁9為箱體框架結構,與機頭架1固定。機頭底托梁9上也設置有梁上卸料口14,該卸料口與機頭架后部的架上卸料口11位置重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卡特彼勒(鄭州)有限公司,未經卡特彼勒(鄭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69576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汽輪機軸封
- 下一篇:打撈器的連接套固定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