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應用于多模腔注坯模具的模腔冷卻水道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686899.8 | 申請日: | 2013-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1066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2 |
| 發明(設計)人: | 謝國基;姜曉平;董書生;胡青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星聯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73 | 分類號: | B29C45/7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528251 廣東省佛山市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用于 多模腔注坯 模具 冷卻 水道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專利涉及注坯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多模腔注坯模具的模腔冷卻水道結構。
背景技術
在注坯模具中模腔首先要承受注塑時的高溫、高壓;其次,模腔外表面必須設有水槽通冷卻水,保證瓶坯在注塑成型后能快速冷卻,保證瓶坯透明,不出現明顯的結晶現象;第三,模腔還需保證瓶坯冷卻均勻,結構穩定一致。目前模腔冷卻水道的水槽是以階梯式為主,冷卻水通過水槽慢冷卻效果不明顯,模腔的應力分布集中,模腔的疲勞壽命比較短、易炸腔,冷卻水利用率低、瓶坯冷卻不均勻、冷卻效率低、變形大等問題,因此對模腔冷卻水道的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應用于多模腔注坯模具的模腔冷卻水道結構,冷卻效果明顯,冷卻水利用率高,瓶坯冷卻均勻,模腔應力分布均勻、注坯后瓶坯的變形??;冷卻效率高,瓶坯沒有結晶現象,保證瓶坯透明。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應用于多模腔注坯模具的模腔冷卻水道結構,包括模體和加強筋,所述模體內設有冷卻腔,所述加強筋螺旋圍繞所述模體的表面,該加強筋由直段和斜段連續交替構成,所述直段垂直于所述模體的中心線,呈一定間距分布在所述模體表面,所述斜段與所述直段成一定角度,并連接相鄰兩所述直段,使整個所述加強筋形成一個連續的結構體;相鄰的所述加強筋之間形成連續的水道,所述水道的一端設有進水口,另一端設有出水口。
進一步,所述加強筋與所述模體的連接處設有圓角過度。
進一步,所述斜段與所述直段的連接處為圓角過度。
進一步,所述斜段與所述直段的夾角為0°<α<90°。
進一步,所述斜段與所述直段的夾角α為45°。
進一步,所述模體的直徑為30mm≤D≤60mm。
進一步,所述冷卻腔的平均直徑為15mm≤d平均≤35mm。
進一步,所述加強筋的高度為2mm≤h≤12mm。
進一步,所述加強筋的厚度為2mm≤t≤5mm。
進一步,所述水道的寬度為5mm≤S≤12mm。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使瓶坯在注塑成型后能快速、均勻冷卻,減少瓶坯出現明顯的結晶現象,提高瓶坯的透明性和均勻性,使生產出來的瓶坯結構穩定一致,分散模腔的應力,增加模腔的使用壽命,提高冷卻水的利用率,結構簡單,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三種實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四種實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其中:1、模體;11、冷卻腔;2、加強筋;21、直段;22、斜段;3、水道;4、進水口;5、出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實例,一種應用于多模腔注坯模具的模腔冷卻水道結構,包括模體1和加強筋2,所述模體1內設有冷卻腔11,所述加強筋2螺旋圍繞所述模體1的表面,該加強筋2由直段21和斜段22連續交替構成,所述直段21垂直于所述模體1的中心線,呈一定間距分布在所述模體1表面,所述斜段22與所述直段21成一定角度,并連接相鄰兩所述直段21,使整個所述加強筋2形成一個連續的結構體;相鄰的所述加強筋2之間形成連續的水道3,所述水道3的一端設有進水口4,另一端設有出水口5。
進一步,所述加強筋2與所述模體1的連接處設有圓角過度。
進一步,所述斜段22與所述直段21的連接處為圓角過度。
進一步,所述斜段22與所述直段21的夾角為0°<α<90°。
進一步,所述斜段22與所述直段21的夾角α為45°。
進一步,所述模體1的直徑為30mm≤D≤60mm。
進一步,所述冷卻腔11的平均直徑為15mm≤d平均≤35mm。
進一步,所述加強筋2的高度為2mm≤h≤12mm。
進一步,所述加強筋2的厚度為2mm≤t≤5mm。
進一步,所述水道3的寬度為5mm≤S≤12mm。
如圖2至圖4所示,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例、第三種實例和第四種實例,水道3的圈數分別為兩個、三個和四個,水道3的圈數根據模體1的長度而改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星聯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星聯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68689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