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濕式集成脫硫脫硝脫汞脫PM2.5的脫除塔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684929.1 | 申請日: | 2013-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2554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9 |
| 發明(設計)人: | 高繼賢;張小娟;閻冬;洪小松;范治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龍凈環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75 | 分類號: | B01D53/75;B01D53/50;B01D53/56;B01D53/64;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 11344 | 代理人: | 郭桂峰 |
| 地址: | 200331 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集成 脫硫 脫硝脫汞脫 pm2 脫除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大氣污染控制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濕式集成脫硫脫硝脫汞脫PM2.5的脫除塔。?
背景技術
工業化的快速進展為人類帶來了突飛猛進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然而人類在享受著工業化成果的同時,也承受著工業生產中化石燃料所導致的各種環境污染問題。其中,大氣污染是21世紀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所面臨的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我國是一個煤儲量豐富的國家,煤炭占一次能源的75%,能源消費結構對煤的過分依賴導致了大氣污染的加劇,煤炭燃燒所排出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和細顆粒物及霧霾天氣的主要前體物,排放的汞污染也造成多種危害。因此,燃煤煙氣中的SO2、NOx、汞和細顆粒物的污染控制是目前大氣污染控制領域中最主要的任務。?
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使污染控制的任務成為各國環保事業的重要部分。為了遏制SO2、NOx、PM2.5以及汞的危害,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不斷加強對燃煤設施SO2和NOx、PM2.5以及汞的排放量的控制,NOx、SO2等氣體污染物的排放標準日趨嚴格。?
國際上把開發技術簡單,運行成本低,具有更好的運行性能的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作為燃煤煙氣治理技術發展的方向之一。目前世界上研究開發的煙氣脫硫脫硝技術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應用傳統的煙氣脫硫技術(FGD)聯合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SCR)各自獨立工作分別脫除煙氣中的SO2和NOx的聯合脫硫脫硝技術;另一類是應用一種技術在整個系統內同時脫除SO2和NOx的新的聯合脫除技術,即同時脫硫脫硝技術。?
近年來,國內普遍采用第一類脫硫脫硝技術,即將濕法脫硫技術(WFGD)與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SCR)分體式相結合的方法來脫硫脫硝。雖然此種方?法能夠分別實現脫硫與脫硝,但投資與運行成本較高,且工藝復雜,因此發展多種煙氣污染物協同脫除技術已成為當前國際上的一個研究熱點。我國國家科技部已將煙氣同時脫硫脫硝脫汞技術開發列入了“863”高技術研究計劃。?
目前,我國燃煤電廠普遍采用濕法脫硫技術(WFGD),該技術具有很高的脫硫效率,但卻難以同時脫硝脫汞,這是因為實際工業煙氣中的NOx90%以上都是NO,NO除了生成絡合物以外,幾乎不被水或堿液吸收。在實際應用中要達到較好的濕法脫硝效率,可以采用氧化劑將NO氧化,并把汞氧化為高價汞,形成可溶于水的汞鹽。在濕法吸收過程中如何提高NOx的氧化度,是濕法同時脫硫、脫硝和脫汞技術的關鍵。?
燃煤煙氣脫硫脫硝脫汞一體化控制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與單獨采用脫硫或脫硝工藝相比,在一個系統內同時脫硫、脫硝優勢明顯,如系統復雜性降低、具有更好的運行性能、管理方便、占地面積小以及投資少、低成本。因而是未來大氣污染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
更重要的是,由于化石燃料燃燒而帶來嚴重大氣污染的因素除了SO2和NOx外,霧霾的惡劣影響也日益加劇,此污染物即細顆粒物(PM2.5)。PM2.5是指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2.5μm的微細顆粒,是導致大氣能見度降低、霧霾天氣、酸雨和全球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的重要因素。?
目前,PM2.5污染日益成為我國突出的大氣環境問題的另一個核心問題。由于其比表面積很大,容易富集重金屬元素,是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現有常規除塵技術對PM10及以下的微細顆粒難以有效捕集。而濕式靜電除塵技術的開發對PM2.5排放的控制將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已有技術中將濕式靜電除塵技術與煙氣同時脫硫脫硝脫汞技術相結合的工藝或設備鮮見報道,本申請人致力于開發出這一新產品,實現多種污染物如SO2、NOx、汞和PM2.5等聯合脫除,并能有效防止濕法脫硫后產生的“石膏雨”現象,既提高了大氣污染治理效果,達到了超低排放要求,又能有效降低運行費用和占地面積,所形成的新型“煙氣治理塔”設備及工藝是環保技術創新的重要進展,對于協同控制多種污染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龍凈環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龍凈環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68492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