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反扣式混凝土軌枕人工反錨錨固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683951.4 | 申請日: | 2013-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5931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2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厚林;惠明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十二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B29/26 | 分類號: | E01B29/26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晉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王瑞玲 |
| 地址: | 030024***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反扣式 混凝土 軌枕 人工 錨固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軌枕錨固領域,具體為一種反扣式混凝土軌枕人工反錨錨固架。
背景技術
混凝土軌枕硫磺錨固是軌道工程施工質量控制關鍵工序之一,其作用是將混凝土軌枕與鋼軌采用扣配件連接在一起,使軌枕、鋼軌形成一個整體結構,保證軌道承受機車、車輛作用力能夠通過軌道框架傳遞給道床。目前通常采用正錨的方法,正錨須要堵塞預留孔道,一般采用草繩或者砂土堵塞預留孔道,在堵塞的過程中對預留孔道會造成一定的污染,影響錨固質量;另外正錨需要清除預留孔口多余的硫磺砂漿,不但對軌枕承軌槽造成污染,而且硫磺砂漿也有很大程度的浪費。當橡膠尼龍墊板放入承軌槽時,由于受到未清除干凈的硫磺砂漿作用,橡膠尼龍墊板很容易損壞,同時硫磺錨固對質量要求高,正錨難以控制錨固質量。反錨施工目前主要應用與軌排生產線,屬于機械化施工,但由于軌排生產線一次性投資成本大,對項目很難產生效益。人工反錨技術由于勞動強度大、功效低等原因一直得不到應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混凝土軌枕正錨施工存在的對預留孔道污染、橡膠尼龍墊板驗交前損壞率高,材料損耗大,施工質量控制難度大等問題,提供一種反扣式混凝土軌枕人工反錨錨固架。
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反扣式混凝土軌枕人工反錨錨固架,包括倒扣在軌枕上方的U型固定架,U型固定架下方兩端分別焊接有馬槽勾,還包含嵌合在軌枕承軌槽內的定位鋼板,定位鋼板兩側分別設有與軌枕側面貼合的定位側板,兩個定位側板中部均設有與馬槽溝連接的掛鉤,定位鋼板上開設與軌枕預留孔道位置相對的安裝孔,定位鋼板下方、并且與安裝孔正對的位置焊接有導管。
所述導管上端與安裝孔的連接處設有45°倒角,便于道釘落入導管內。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計,反錨錨固架包括導管、定位鋼板、掛鉤、U型固定支架、馬槽勾等,通過定位鋼板上開設安裝孔,并且與軌枕擋肩及承軌槽邊緣控制道釘的中心位置;通過導管控制道釘垂直度;馬槽勾焊聯在U型固定架上,在定位鋼板放置好后,通過馬槽勾與掛鉤相連接固定好定位鋼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效果很好,解決了預留孔道污染、橡膠尼龍墊板驗交前損壞率高,材料損耗大,施工質量控制難度大、外觀質量差等問題,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
圖2?圖1中定位鋼板及導管的安裝示意圖;
圖3為圖2的俯視圖;
圖4為導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軌枕;2-?U型固定架;3-馬槽勾;4-定位鋼板;5-掛鉤;6-預留孔道;7-安裝孔;8-導管;9-倒角;10-定位側板。
具體實施方式
反扣式混凝土軌枕人工反錨錨固架,如圖1所示,包括倒扣在軌枕1上方的U型固定架2,U型固定架下方兩端分別焊接有馬槽勾3,如圖2、3所示,還包含嵌合在軌枕承軌槽內的定位鋼板4,定位鋼板兩側分別設有與軌枕側面貼合的定位側板10,兩個定位側板中部均設有與馬槽溝連接的掛鉤5,定位鋼板上開設與軌枕預留孔道6位置相對的安裝孔7,定位鋼板下方、并且與安裝孔正對的位置焊接有導管8,如圖4所示,導管8上端與安裝孔7的連接處設有45°倒角9。
使用方法如下:
????1、將定位鋼板人工用手托住,放入承軌槽內;
2、將U型固定架倒扣在軌枕上方,用其下端兩側的馬槽勾勾住定位鋼板定位側板上的掛鉤;
????3、檢查錨固架是否與承軌槽密貼;
4、將道釘放入預留孔道;
5、灌注硫磺砂漿;
6、卸下馬槽勾、定位鋼板及U型固定架,以重復利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十二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鐵十二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68395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導熱油加熱系統快速升溫節流裝置
- 下一篇:濃密機軌道固定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