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三通道回轉接頭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676077.1 | 申請日: | 2013-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3305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9 |
| 發明(設計)人: | 孫仲彬;楊振中;杜曉麟;侯國成;朱勇;趙明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電基礎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39/06 | 分類號: | F16L39/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頂峰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楊軍 |
| 地址: | 300000 ***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道 回轉 接頭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旋轉接頭,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三通道回轉接頭。
背景技術
在施工技術中針對巖石破碎施工作業的最有效方法為風動潛孔錘鑿巖。目前,在基礎處理工程施工中,風動潛孔錘在孔內水下破巖作業一般采用正循環排渣方法,施工產生的廢氣對孔壁和周圍地層的破壞較大,排渣效果欠佳。
進一步的,采用比較先進的氣舉反循環排渣方式能夠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但是,該種排渣方式在鉆桿旋轉的同時,對潛孔錘和氣舉反循環供風、大口徑排渣、排廢氣成為這種技術應用的難題。現有技術中,施工用的旋轉接頭均是一通道的,其主要存在缺陷如下:排渣通道口徑小,排渣效率低;進氣和出氣的氣路通道串通、互不獨立,影響進氣及廢氣的排放;工作時,接頭不能自由旋轉,影響排渣。
因此,研發一種能有效地解決進氣、出氣通道串通,排渣效率高的旋轉接頭就成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的重要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實用方便的三通道回轉接頭。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三通道回轉接頭,包括內部中空且呈圓柱形的外殼,穿過外殼并可相對于外殼轉動的第一排渣管,設置在外殼上端與其固定連接為一體結構、并與第一排渣管匹配且連通的第二排渣管,設置于第一排渣管下端端部并與其固定連接為一體結構、用于連接鉆桿的連接法蘭,設置于第一排渣管與外殼之間且相互獨立的進氣通道和排氣通道,以及開設于外殼側壁上與進氣通道匹配的進氣口和與排氣通道匹配的排氣口;連接法蘭上開設有兩個通氣孔,且通氣孔通過第一氣路通道分別與進氣通道和排氣通道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渣管上套接有上下兩個相互平行并與其保持同步運動的上環形阻隔件和下環形阻隔件,上環形阻隔件側壁上開設有繞其一周的上環形氣槽,下環形阻隔件側壁上開設有繞其一周的下環形氣槽,上環形氣槽和下環形氣槽相互獨立且二者的開口端均與外殼的內壁緊密接觸;
下環形阻隔件的下端還設有兩個與其保持同步運動的第二氣路通道,其中一個第二氣路通道用于連通下環形氣槽與第一氣路通道,另一個第二氣路通道的上端設有用于阻絕其與下環形氣槽連通的第三氣路通道,同時,該第二氣路通道通過第三氣路通道與上環形氣槽連通。
本實用新型中采用兩種方案構成進氣通道和排氣通道:
其一
所述進氣通道包括上環形氣槽,與上環形氣槽連通的第三氣路通道,與第三氣路通道連通的第二氣路通道,以及與該第二氣路通道連通的第一氣路通道;在外殼的側壁上則開設有與上環形氣槽對應的進氣口;
所述排氣通道包括下環形氣槽,與下環形氣槽連通的第二氣路通道,以及與該第二氣路通道連通的第一氣路通道;在外殼的側壁上則開設有與下環形氣槽對應的排氣口。
其二
所述排氣通道包括上環形氣槽,與上環形氣槽連通的第三氣路通道,與第三氣路通道連通的第二氣路通道,以及與該第二氣路通道連通的第一氣路通道;在外殼的側壁上則開設有與上環形氣槽對應的排氣口;
所述進氣通道包括下環形氣槽,與下環形氣槽連通的第二氣路通道,以及與該第二氣路通道連通的第一氣路通道;在外殼的側壁上則開設有與下環形氣槽對應的進氣口。
再進一步的,所述上環形阻隔件和下環形阻隔件連接為一體結構。
在一種實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排渣管的上端端部與外殼上端面連接,并在二者連接處設有轉動用的軸承,所述第一排渣管的下端穿過外殼并延伸至外殼外部,而第一氣路通道和連接法蘭則均位于外殼的外部。
為了實現方便,所述外殼上端面為可拆卸式的上蓋,其下端面為可拆卸式的下蓋,所述第一排渣管的上端端部則與其上蓋連接,其下端穿過外殼的下蓋并延伸至外殼的外部。
為了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排渣管與第二排渣管之間設有用于防止廢渣和廢氣外溢的密封圈。所述上環形氣槽和下環形氣槽與外殼內壁之間設有用于防止上環形氣槽和下環形氣槽串通的密封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實現方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電基礎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水電基礎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67607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