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管式抽油泵油塞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675411.1 | 申請日: | 2013-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2716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04 |
| 發明(設計)人: | 竇讓林;張慶環;闞亮;李微;辛紅偉;馬江軍;秦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廠 |
| 主分類號: | F04B47/00 | 分類號: | F04B47/00;F04B53/10 |
| 代理公司: | 鄭州睿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愛周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抽油泵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式抽油泵油塞,屬石油天然氣開發中管式泵舉升工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油田開發過程中,應用抽油機帶動管式泵機械采油仍是油田主要舉升方式,近幾年,在采油過程中因為管式抽油泵活塞自身結構造成游動閥座與壓緊密封部件處松動,在高壓流體的作用下,致使壓緊密封部件上端面刺漏,造成抽油機井檢泵頻繁,不僅給機采管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困難,而且由此造成的作業成本居高不下。
專利號88213399.3公開了一種石油機械采油井柱塞抽油泵的整體活塞,它由上、下閥罩、上、下閥球、上、下閥座、柱塞和底堵組成,采用螺紋加焊接并設有防松螺帽,解決了現有柱塞抽油泵的五段結構的活塞松、脫、漏的問題,但其沒有改變傳統的活塞結構,由于閥球上下往復運動撞擊游動閥座,致使游動閥座與壓緊密封部件處松動,在高壓油、氣、水的作用下,造成壓緊密封部件上端面刺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油塞密封性能差、易被刺漏的缺陷,提供一種密封性能好的油塞。
本實用新型由上游動閥罩、接頭、柱塞、下游動閥罩、壓帽、閥球組成,上游動閥罩、接頭、柱塞、下游動閥罩、壓帽依次螺紋連接,閥球分別置于上游動閥罩與接頭、下游動閥罩與壓帽形成的腔體內。上游動閥罩側面開有油氣通道,接頭上端、壓帽上端為游動閥座,下游動閥罩上端設有擋板,擋板上設有油氣通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游動閥座分別與接頭、壓帽一體化,改變原來的油塞的密封結構,解決游動閥座壓緊部件上端面易刺漏影響密封的問題,減少油井作業,節約作業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上游動閥罩1、接頭2、柱塞3、下游動閥罩4、壓帽5、閥球6a、6b組成,上游動閥罩1、接頭2、柱塞3、下游動閥罩4、壓帽5依次螺紋連接,閥球6a、6b分別置于上游動閥罩1與接頭2、下游動閥罩4與壓帽5形成的腔體內。上游動閥罩1側面開有油氣通道1a,接頭2上端、壓帽5上端為游動閥座2a、5a,下游動閥罩4上端設有擋板4a,擋板上設有油氣通道4b。
所述的接頭2上端、壓帽5上端的游動閥座2a、5a均為錐形結構。
所述的擋板4a上均布有3個或4個油氣通道4b。
利用管式抽油泵舉升時,將本實用新型下入管式泵的腔體下部,活塞上行時,在活塞上部液體的重力下,閥球6a、6b下行分別與游動閥座2a、5a錐面密封,將泵筒上腔體的液體排至泵上油管內,同時井內液體被吸入管式泵下腔體內;當活塞塞下行時,管式泵下腔體液體分別頂開閥球6b、6a上行,通過擋板a上的油氣通道4b、上游動閥罩1側面的油氣通道1a進入泵筒上腔體,如此往復完成舉升,實現油氣舉升。本實用新型的游動閥座2a、5a分別與接頭2、壓帽5一體化,改變原來的活塞的密封結構,消除了游動閥座2a、5a與壓緊部件密封處松動,在高壓油、氣、水的作用下,造成壓緊部件上端面刺漏的隱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廠,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67541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具有QoS保證的云存儲平臺
- 下一篇:機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