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履帶自走式大蒜收獲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671107.X | 申請日: | 2013-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6333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30 |
| 發明(設計)人: | 劉抒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抒霞 |
| 主分類號: | A01D13/00 | 分類號: | A01D13/00;A01D33/12;A01D33/00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37218 | 代理人: | 張貴賓 |
| 地址: | 2742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履帶 大蒜 收獲 | ||
(一)??????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履帶自走式大蒜收獲機,屬于農業機械設施技術領域。
(二)??????背景技術
????大蒜是人們日常食用的蔬菜品種,其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在全國種植面積較大。尤其是在山東省成武縣、單縣、金鄉縣和巨野縣,種植面積達到了近100萬畝。蒜農為了提高經濟效益,80%的蒜地都套種棉花,通過多年的種植,規模相對穩定,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廣大蒜農增收明顯。但由于一直沒有質量好、性能過關的大蒜收獲機械,尤其是適合蒜、棉間套一家一戶分散式的種植模式,大蒜機械化收獲一直沒有規模展開,全縣大蒜機械收獲率僅達到3.8%,基本上全靠人工收獲,勞動強度大、效率低。
(三)??????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了一種機械化程度較高,性能穩定,小巧玲瓏,操作方便且效率高,適合目前一家一戶蒜、棉間套的種植模式的履帶自走式大蒜收獲機。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履帶自走式大蒜收獲機,包括固定裝置、傳動裝置、行走裝置和刨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裝置包括固連在一起的上架和下架,上架一側設有分攏器;所述的傳動裝置包括安裝在上架上端的發動機、傳動帶和偏心輪以及安裝在上架下端的驅動輪;所述的行走裝置包括轉向把、轉向索和安裝在下架一端下側的轉向輪;所述的刨蒜裝置包括升降手柄和振動鏟,升降手柄安裝在上架與下架之間且下端與下架相連,振動鏟一側與偏心輪相連接。
其中:
所述的驅動輪的輪胎為履帶式,可以有效的避免打滑,增加本實用新型的穩定性。
所述的發動機為汽油機,體積小,重量輕,易啟動,減輕操作人的勞動強度。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工作原理實現的:通過轉向把處控制轉向索調整轉向輪的方向,可使得轉向方便,工作時,發動發動機,放下升降手柄,發動機帶動驅動輪和偏心輪,由偏心輪帶動振動鏟,振動鏟前后移動,鏟動大蒜根,從而達到機械收獲大蒜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性能穩定且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適合目前一家一戶蒜、棉間套的種植模式;造價成本低,便于推廣應用。
(四)??????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架;2、下架;3、分攏器;4、發動機;5、傳動帶;6、偏心輪;7、驅動輪;8、轉向把;9、轉向索;10、轉向輪;11、升降手柄;12、振動鏟。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
如圖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履帶自走式大蒜收獲機,包括固定裝置、傳動裝置、行走裝置和刨蒜裝置,所述的固定裝置包括固連在一起的上架1和下架2,上架1一側設有分攏器3;所述的傳動裝置包括安裝在上架1上端的發動機4、傳動帶5和偏心輪6以及安裝在上架1下端的驅動輪7;所述的行走裝置包括轉向把8、轉向索9和安裝在下架2一端下側的轉向輪10;所述的刨蒜裝置包括升降手柄11和振動鏟12,升降手柄11安裝在上架1與下架2之間且下端與下架2相連,振動鏟12一側與偏心輪6相連接。
所述的驅動輪7的輪胎為履帶式,可以有效的避免打滑,增加本實用新型的穩定性。
通過轉向把8處控制轉向索9調整轉向輪10的方向,可使得轉向方便,工作時,發動發動機4,放下升降手柄11,發動機4帶動驅動輪7和偏心輪6,由偏心輪6帶動振動鏟12,振動鏟12前后移動,鏟動大蒜根,從而達到機械收獲大蒜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抒霞,未經劉抒霞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67110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礎承臺側硅酸鈣板胎膜
- 下一篇:多能冷暖空調機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