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熱交換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651140.6 | 申請日: | 2013-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8639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明(設計)人: | 黃志強;鄭驊飛;楊國全;王永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同昌匯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1/00 | 分類號: | F24F1/00;F24F13/30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熱交換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節能機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熱交換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移動通信業的迅猛發展,網絡規模不斷擴大,能耗也越來越大。據發改委統計,三大運營商年耗電量已超過200億度,其中基站用空調每年耗電量就達70億千瓦時,占基站耗電量的46%。并每年以5%-10%的數量增加,如此龐大數目的基站電能的消耗量非常巨大。能源危機的今天,節約能源成為各行業關注的重點,減少用電量已經成為通信機房節能的關鍵。
一般的,機房節能應用改造方法有很多種,例如采用智能新風系統節能降溫的方法,即利用直接引入室外新風并將室內熱風快速排出的方法,但此種方法容易帶入灰塵進入機房,并影響室內的空氣濕度,對機房通信設備產生不利影響;例如采用智能熱交換系統節能降溫的方法,即利用室外冷空氣通過翅片式換熱芯體與室內的熱空氣進行冷熱交換,將室內的熱量導出室外,但此種方法的系統阻力較大,大部分需采用離心風機驅動空氣換熱,耗能較大,能效比不高,熱交換效率較低;此外還有采用氣-氣熱管熱交換器系統進行降溫的方法,但此種氣-氣熱管熱交換器系統也存在熱交換效率較低的缺陷,而且室外側熱管芯體容易積塵,導致熱交換性能下降。
實用新型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不帶入灰塵、不易積塵以及熱交換效果好的熱交換系統。
一種熱交換系統,包括風機、微通道換熱器、板式換熱器、第一傳輸管和第二傳輸管;
所述風機和所述微通道換熱器的進風面相對設置;
所述微通道換熱器設有第一冷媒入口和第一冷媒出口;
所述板式換熱器設有第二冷媒入口和第二冷媒出口;
所述第一冷媒入口和所述第二冷媒出口通過所述第一傳輸管連通;
所述第一冷媒出口和所述第二冷媒入口通過所述第二傳輸管連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水泵,所述水泵通過進水管和所述板式換熱器連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第一截止閥,所述第一截止閥設于第一傳輸管。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第二截止閥,所述第二截止閥設于第二傳輸管。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風機為軸流風機。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微通道換熱器的扁管內設有微通道,所述微通道的截面的形狀為梯形、方形、圓形、半圓形或三角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微通道換熱器的扁管內設有微通道,所述微通道內裝填有冷媒。
上述熱交換系統,在微通道換熱器中,空氣和液態的冷媒進行熱交換,液態的冷媒吸收空氣中的熱量變成氣態的冷媒,同時空氣被降溫。氣態的冷媒通過第二傳輸管輸送到板式換熱器。在板式換熱器中,氣態的冷媒和冷水進行熱交換,氣態的冷媒被冷水降溫形成液態的冷媒并通過第一傳輸管輸送至微通道換熱器進行循環利用。上述熱交換系統通過冷水和冷媒作為熱交換介質,不需要從室外引入冷空氣對室內的空氣進行降溫,根本不會帶入灰塵。此外,通過微通道換熱器進行熱交換,由于微通道換熱器的扁管內設有微米級的微通道,系統風阻也較小,不容易積塵。同時,微通道換熱器和板式換熱器內部都是進行氣液熱交換,熱交換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實施方式的熱交換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實施例的扁管的截面示意圖;
圖3為另一實施例的扁管的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熱交換系統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請參閱圖1,其為熱交換系統10的結構示意圖,包括風機110、微通道換熱器120、板式換熱器130、第一傳輸管140、第二傳輸管150、第一截止閥160、第二截止閥170和水泵180。
風機110和微通道換熱器120的進風面相對設置。在本實施方式中,風機110可以為軸流風機,軸流風機具有低功耗、低噪音、大風量等優點。當然,風機10的類型不限于此,根據實際需要,也可以選用其他類型的風機。
微通道換熱器120設有第一冷媒入口122和第一冷媒出口124。微通道換熱器120采用數根扁管、翅片及集流管組成。扁管可以采用全鋁扁管。扁管的一端和第一冷媒入口122連通,扁管的另一端和第一冷媒出口124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同昌匯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同昌匯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65114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