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太陽能集熱發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649982.8 | 申請日: | 2013-10-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3731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9 |
| 發明(設計)人: | 余成錫;余億達;余成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德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S40/44 | 分類號: | H02S40/44;H02S40/4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專利商標事務所 31105 | 代理人: | 瞿承達 |
| 地址: | 200070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太陽能 發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太陽能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太陽能集熱發電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太陽能的利用分為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或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兩種轉化方式一直是獨立應用的,且不能同時兼顧,即造成了無論利用哪種轉化方式都存在著部分太陽能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的現象,其次,現有的太陽能集熱器結構復雜,且太陽能集熱器所用集熱板為蛇管式集熱板,蛇管式集熱板是將金屬管彎曲成蛇形,然后再與平板焊接所構成,這樣,不但,結構復雜,而且,彎曲成蛇形的金屬管與平板之間的焊縫不是直線而是曲線,二者之間焊接難度大,加工困難,同時,蛇管式集熱板在集熱過程中,太陽能首先被平板所吸收,再傳向金屬管,最后傳向金屬管內的水體進行加熱,即形成了間接傳熱,且金屬管與平板焊接后的接觸面小,使蛇管式集熱板的金屬管吸熱面小,且吸熱不均勻,直接降低了太陽能集熱器的集熱效率。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改進的太陽能集熱發電裝置,它不但能充分利用太陽能使其轉化成電能及熱能,同時,提高太陽能集熱器的集熱效率,而且,結構合理,外形簡潔,安裝方便。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集熱發電裝置包括一太陽能集熱器及太陽能電池板,所述太陽能集熱器由集熱板、保溫層及裝飾板層所構成,所述集熱板由集熱板本體及集熱板本體體內的呈蛇形狀的通道所形成,所述集熱板本體體內所設的呈蛇形狀的通道為由均布的呈環形狀的流道所形成,所述均布的呈環形狀的流道之間且相互連通,所述為由均布的呈環形狀的且相互連通的流道所形成的呈蛇形狀的通道與所述集熱板本體為一體成型,所述集熱板本體的左下角處設有進水口管,所述集熱板本體的左下角處所設的進水口管與所述的集熱板本體體內所設的為由均布的呈環形狀的且相互連通的流道所形成的呈蛇形狀的通道的一端連通,所述集熱板本體的左上角處設有出水口管,所述集熱板本體的左上角處所設的出水口管與所述集熱板本體體內所設的為由均布的呈環形狀的且相互連通的流道所形成的呈蛇形狀的通道的另一端連通,所述集熱板本體上分布有安裝孔Ⅰ,所述集熱板本體的正端面上還涂覆有一相配的吸熱膜層,所述保溫層上分布有與所述集熱板本體上分布的安裝孔Ⅰ相對且相配的安裝孔Ⅱ,所述裝飾板層上分布有與所述集熱板本體上分布的安裝孔Ⅰ相對且相配的安裝孔Ⅲ,所述保溫層及裝飾板層依次疊加在所述集熱板本體后背面上,且所述集熱板本體上分布的安裝孔Ⅰ分別與所述的保溫層上分布的安裝孔Ⅱ及所述的裝飾板層上分布的安裝孔Ⅲ相對并通過駁接頭形成聯接固定,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周邊為透明部分,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粘接聯接在集熱板本體的正端面上的吸熱膜層上。
所述吸熱膜層為呈橘皮紋涂層。
所述吸熱膜層為納米鈦陶瓷膜層。
所述集熱板本體的左下角處所設的進水口管的個數為至少一個,所述集熱板本體的左上角處所設的出水口管的個數為至少一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德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德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64998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海帶牛奶保健酸味飲料
- 下一篇:一種提高雞體免疫的雞飼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