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內燃機車發電機刷握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649911.8 | 申請日: | 2013-10-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8159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劉應伍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車成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39/38 | 分類號: | H01R39/38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錢成岑 |
| 地址: | 610057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內燃機車 發電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機刷握,特別是涉及一種內燃機車發電機刷握。
背景技術
電刷是與運動件作滑動接觸而形成電連接的一種導電部件。電刷是用于換向器或滑環上,作為導入導出電流的滑動接觸體。它的導電,導熱以及潤滑性能良好,?并具有一定的機械強度和換向性火花的本能。幾乎所有的直流電機以及換向式電機都使用電刷,它是電機的重要組成部件。刷握是在有刷電機里面盛裝并保持電刷位置的機械導槽。電刷裝入刷握后,應以電刷能夠上下自由移動為宜,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電刷在彈簧的壓力下隨著不斷的磨損,而與整流子或集電環持續保持緊密接觸。因此,電刷的四個側面與刷握內壁之間必須留有一定的間隙。實踐證明,這個間隙一般在0.1~0.3毫米之間。既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間隙過小,可能造成電刷卡在刷握中,彈簧無法壓緊電刷,電機工作失去意義;間隙過大,電刷則會在架內產生擺動,不僅出現噪音,更重要的是出現火花,對整流子或集電環產生破壞性影響。
現有內燃機車發電機刷握采用的是手動調壓力方式,在組裝時通過調節調壓板與刷盒上定位齒板調節彈簧壓力,通過壓指壓緊電刷,達到調節電刷壓力。由于電刷與滑環摩擦,電刷有磨耗,在發電機正常運行下,每運行1萬公里左右,要求將電刷壓力進行調節,將調壓板往下壓一齒左右,每齒齒距約2mm,壓力調節不均勻,電刷壓力控制不易滿足標準要求。內燃機車主發電機勵磁繞組正、負滑環各安裝3套刷握,電刷壓力要求在19.6~24.5N范圍內。在運行中,由于電刷壓力不均勻,壓力偏大或偏小,電刷與滑環的接觸電阻偏差大,電刷與滑環易產生電氣或機械火花。電氣火花大,會造成滑環灼傷,燒損滑環,造成電機勵磁回路開路,無勵磁電流。機車運行中,突然無勵磁電流,主發電機不能發電,造成機車主回路無電,也就是所謂的“機車無流無壓故障”,造成機車破損行車事故。機車在運行中,主發電機由于電刷壓力不均勻,壓力偏大或偏小,電刷與滑環的磨損偏差大,電刷磨損大的壓力將減小,運行前后都需要乘務員對電刷壓力檢查和手動調整,如不及時調整,電刷與滑環間易產生電氣或機械火花,加速電刷磨損,引起滑環燒損,?造成“機車無流無壓”的機車破損行車事故。機車維護保養增加難度,機車運行可靠性不高。以上設計的不足,是造成內燃機車主發電機造成電機勵磁回路開路,滑環燒損,機車無流無壓的主要原因。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種內燃機車發電機握刷,該握刷結構簡單,能夠使電刷壓力均衡,且能夠在機車運行后無需再進行人工調節。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內燃機車發電機握刷,包括電刷、刷盒、安裝座、彈簧和壓指,電刷置于刷盒中,刷盒固定在安裝座上,壓指壓緊電刷,通過彈簧調節電刷與滑環之間的壓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指與窩卷彈簧連接,所述窩卷彈簧通過壓力調整機構調節壓力大小。
所述壓力調整機構包括與窩卷彈簧相連的有凹槽的轉軸、放置窩卷彈簧的彈簧安裝座以及將轉軸固定在彈簧安裝座上的定位銷。
作為優選,所述壓指上設有提手。?
作為優選,所述壓指、窩卷彈簧均采用不銹鋼材料。
作為優選,所述刷盒采用鑄黃銅材料。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該握刷采用窩卷彈簧,窩卷式彈簧具有的恒壓力特性,電機在正常工作情況下,電刷壓力確保壓力穩定,均勻;在機車運行后不需再進行人工手段調節,降低了維護保養成本;防止機車無流無壓,減少機車機破故障,提高機車運行可靠性。通過調節轉軸的角度,將壓指壓力調節到標準范圍內,然后通過配鉆孔,用定位銷將轉軸與安裝座固定,保證壓力符合標準要求。壓指、窩卷式彈簧均采用不銹鋼材料制作,彈簧不銹蝕不失效。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內燃機車發電機刷握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內燃機車發電機恒壓力刷握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電刷、2-安裝座、3-壓指、4-提手、5-定位銷、6-轉軸、7-窩卷彈簧、8-彈簧安裝座、9-刷盒、10-滑環、11-調壓板、12-定位齒、13-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所作出的改進,在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之前,先對背景技術部分所提到的現有技術結合附圖加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車成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未經南車成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64991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