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罐式集裝箱框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646323.9 | 申請日: | 2013-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1243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28 |
| 發明(設計)人: | 何遠新;鄭繼承;胡廣壽;賀軍;王偉;李照明;蘭麗華;呂玉豐;楊生;賴偉紅;謝芬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D90/20 | 分類號: | B65D90/2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倪金榮 |
| 地址: | 71008***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集裝箱 框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罐式集裝箱框架領域。
背景技術
框架結構是罐式集裝箱的核心結構部件,主要用來支撐罐體,承受運輸過程中的各種沖擊、振動載荷等。
用于鐵路運輸的罐式集裝箱,由于鐵路平車等在編組連掛作業時有調車沖擊載荷,如一般鐵路平車會以8km/h左右的速度相互連掛,所以現有用于鐵路運輸的罐式集裝箱其框架所承受的沖擊載荷更為惡劣,無法適應鐵路縱向大沖擊載荷工況,如我國對于用于鐵路運輸的罐式集裝箱,一般都要以沖擊方向的不低于4g加速度的載荷來進行相關的沖擊碰撞試驗,這種考核和運用工況比用以公路運輸的罐式集裝箱子要高出2倍(公路用最高2g的加速度來考核)。現有鐵路運輸的罐式集裝箱,中梁斜撐為水平布置,與中梁連接位置應力水平高,造成框架整體承受沖擊載荷的能力差。
隨著我國對于液化天然氣LNG(-162度低溫液體)鐵路運輸的需求,以及公鐵聯運等的發展,迫切需要一種能夠承受鐵路沖擊載荷,重量輕,低成本,結構簡單的罐式集裝箱框架。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罐式集裝箱框架,解決現有罐式集裝箱框架承受載荷能力差等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罐式集裝箱框架,包括左框架、右框架、中梁和中梁斜撐,中梁斜撐的一端與中梁連接,另一端與左框架或右框架連接,其特殊之處在于:中梁斜撐兩端相對于中梁底板的垂直高度不同;中梁斜撐與中梁連接一端的高度高于與左框架或右框架連接一端的高度。
上述左框架和右框架的上端梁的下邊緣低于上角件的下邊緣。
上述上端梁的高度為150mm-200mm。
上述左框架和右框架的下端梁的上邊緣高于下角件的上邊緣。
上述下端梁的高度為150mm-250mm。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中梁斜撐兩端一高一低的設計,使得應力的分布相對于現有技術更加均勻,更有利于承受較大沖擊載荷;
(2)加高的上端梁,可以增強框架承受頂部堆碼載荷的能力,更適于多個集裝箱需要累放運輸的情況,同時結構簡單;
(3)加高的下端梁,可以增強框架的承受鐵路縱向撞擊載荷的能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梁斜撐的兩端高度不同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加高的上端梁和下端梁結構示意圖。
其中:1-左框架;2-右框架;3-中梁;6-中梁斜撐;71-上角件;72-下角件;81-上端梁;82-下端梁。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罐式集裝箱框架,包括左框架1、右框架2、中梁3和中梁斜撐6,左框架和右框架是由上端梁81、下端梁82和兩個豎梁構成的矩形框架,中梁斜撐的一端與中梁連接,另一端與左框架或右框架連接,中梁斜撐兩端相對于中梁底板的垂直高度不同,具體的,中梁斜撐與中梁連接一端的高度高于與左框架或右框架連接一端的高度。
如圖2所示,罐式集裝箱框架的中梁斜撐與中梁連接的一端的高度高于另一端的高度,由于中梁斜撐與中梁連接的一端應力較大,而中梁斜撐的另一端應力相對較小,中梁斜撐兩端高度不同的設計,利用中梁斜撐把應力較大的一端的力分擔給應力較小的一端,使得應力的分布相對于現有技術更加均勻,更有利于承受較大沖擊載荷。
現有設計中下端梁的上邊緣低于或平于下角件72的上邊緣;上端梁的下邊緣高于或平于上角件71的下邊緣。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增加下端梁的高度,高度范圍為150mm-200mm,罐式集裝箱框架的下端梁的上邊緣高于下角件的上邊緣,可以增強框架承受鐵路縱向撞擊載荷的能力。加高的上端梁結構設計,上端梁的高度為150mm-250mm,上端梁的下邊緣低于上角件的下邊緣,當多個集裝箱需要累放運輸時,加高的上端梁可以增強框架承受頂部堆碼載荷的能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未經西安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64632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舊廠房內部加層改造結構
- 下一篇:砌筑墻體內后增芯柱抗震加固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