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海底電纜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626884.2 | 申請日: | 2013-10-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6222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23 |
| 發明(設計)人: | 陸瑩;陳瀾;鄭明;玉素嬌;李煜東;蔡傳衛;劉剛;胡倩楠;馮文煜;葉曉君;曹京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1B7/14 | 分類號: | H01B7/14;H01B7/42;H01B7/20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謝偉;曾旻輝 |
| 地址: | 510663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海底 電纜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電纜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海底電纜。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海洋能源的開發利用,作為海底電能傳輸載流設備的海底電纜使用越來越多,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其中,海底電纜的敷設分為三段,即海中段、登陸段和空氣段。而登陸段所處環境的散熱條件是最差的,故登陸段的載流量是這三段中最小的。
目前,為解決電纜載流量小的問題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增加導體截面積,另一種是全銅單絲鎧裝。增加導體截面積在增加載流量的同時也使金屬套損耗急劇增加,降低有效傳輸;而采用全銅單絲鎧裝則大大降低了海底電纜的機械性能,使其無法適應敷設或回修時的機械應力。因此,導致難以解決海底電纜登陸段載流量小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難以解決海底電纜登陸段載流量小的的問題,提供一種海底電纜。
一種海底電纜,依次包括海中段、登陸段和空氣段,所述登陸段包括電纜本體,所述電纜本體包括電纜纜芯和包覆于所述電纜纜芯外表面的襯層;
所述電纜本體套設于鋼管,所述鋼管呈中空結構,所述鋼管內壁與所述電纜本體的襯層之間設置有熱阻系數小于空氣的散熱介質。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鋼管的直徑不小于所述電纜本體直徑的兩倍。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散熱介質為土壤。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纜纜芯為單個,所述電纜纜芯包括導體和依次包覆于所述導體的導體屏蔽層、絕緣層、絕緣屏蔽層、阻水層和保護層,所述襯層包覆于所述保護層外表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纜纜芯至少為兩個,所述電纜纜芯并列排布,所述電纜本體包括包帶層,所述包帶層設置于所述襯層和所述電纜纜芯之間,所述包帶層包覆所述電纜纜芯,所述包帶層與所述電纜纜芯之間設置有填充物,每一所述電纜纜芯均包括導體和依次包覆于所述導體的導體屏蔽層、絕緣層、絕緣屏蔽層和阻水保護層。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纜本體還包括至少一個光纜單元,所述光纜單元與所述電纜纜芯并列排布,并收容于所述包帶層。
上述海底電纜,將登陸段的電纜本體套設于鋼管,在鋼管與電纜本體之間設置散熱介質。如此,該散熱介質的熱阻系數小于空氣,有利于登陸段熱量的散發,從而提高了登陸段的載流量。與此同時,該登陸段的導體截面積不變,且設置鋼管,保證了登陸段能夠適應敷設或回修時的機械應力。因此,上述海底電纜提高了海底電纜登陸段的載流量,且可操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實施方式海底電纜登陸段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另一實施方式海底電纜登陸段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一實施方式海底電纜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海底電纜,依次包括海中段、登陸段100和空氣段,登陸段100包括電纜本體110,電纜本體110套設于鋼管120。
電纜本體110包括電纜纜芯112和包覆于電纜纜芯112外表面的襯層114。襯層114通常選用耐磨材料制成,如硅橡膠等。
鋼管120呈中空結構,鋼管120內壁與電纜本體110的襯層114之間設置有散熱介質130,該散熱介質130的熱阻系數小于空氣。
在本實施例中,散熱介質130為土壤。采用土壤作為散熱介質130,散熱效果好,且節約成本。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散熱介質130不是土壤,如熱阻系數小于空氣的塑料等物質,也可以實現散熱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未經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62688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