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軌道車輛底架端部防撞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624276.8 | 申請日: | 2013-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4400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16 |
| 發明(設計)人: | 劉龍璽;顧玉林;田洪雷;田愛琴;劉玉文;丁叁叁;梁建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F19/04 | 分類號: | B61F19/04;B61F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曲艷 |
| 地址: | 266111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軌道 車輛 底架 端部防撞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軌道車輛,特別涉及一種軌道車輛底架端部防撞結構,屬于軌道車輛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軌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人們對軌道車輛的安全性和經濟性的要求也隨之越來越高。歐盟專門制定了《EN15227鐵路應用-鐵路車輛車體防撞性要求》,規定了軌道車輛應合理設計結構,當車輛遭受意外撞擊時,鐵路車輛前端能夠吸收足夠的撞擊能量,確保司機和乘客具有足夠的逃生空間,標準EN15227中的C-I級碰撞要求規定鐵路車輛應能夠承受達36km/h的撞擊速度。現有的車鉤緩沖裝置和圧潰吸能部件只能滿足速度為25km/h的撞擊,但對于EN15227C-I級規定的36km/h撞擊速度,現有吸能部件的吸能量不足,需要改進吸能部件,增加其吸能量。
車體吸能主要靠安裝在底架上的車鉤、防爬吸能裝置和吸能塊,所以,車體的靜強度(主要是底架)在滿足EN12663的同時,還要能夠承受EN15227標準帶來的撞擊載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和不足,提供一種能夠提高變形吸能能力并且能夠將變形擋在操縱臺前的軌道車輛底架端部防撞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軌道車輛底架端部防撞結構,包括防爬器、吸能部件、止擋梁及端部承載框架,所述止擋梁固定在所述端部承載框架的前端,所述防爬器和所述吸能部件固定在所述止擋梁上,所述端部承載框架固定在底架的前端部。
進一步,所述端部承載框架包括兩側的邊梁、中間的牽引梁,在所述邊梁與所述牽引梁之間橫向設置多根橫梁,所述止擋梁固定在所述邊梁及牽引梁的前端。
進一步,所述止擋梁為一平板結構,所述止擋梁豎向固定在所述端部承載框架前端,其兩端分別與所述端部承載框架的邊梁固定連接,其中部與所述端部承載框架的牽引梁固定連接。
進一步,在所述止擋梁的頂部固定連接一上翼板,在所述止擋梁的底部固定連接一下翼板,所述上翼板、下翼板及止擋梁組成一槽形結構。
進一步,在所述止擋梁與所述端部承載框架之間設置槽形的加強縱梁,所述加強縱梁的前端與所述止擋梁固定連接,所述加強縱梁的后端與所述端部承載框架的橫梁固定連接。
進一步,在所述止擋梁的兩端各設置第一補強梁,所述第一補強梁為向外突出的C形結構,其前端與所述止擋梁固定連接,其后端與所述端部承載框架的橫梁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補強梁的上部與所述所述端部承載框架的邊梁固定連接,其下部與所述加強縱梁固定連接。
進一步,在所述止擋梁與所述端部承載框架的邊梁連接處設置第二補強梁,所述第二補強梁與所述邊梁形成口形箱體結構。
進一步,所述防爬器為一個圓形管,所述圓形管的后端與第一安裝座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安裝座固定在所述止擋梁上,所述圓形管的前端與防爬齒固定連接。
進一步,所述吸能部件為長方形碰撞管,所述碰撞管的后端與第二安裝座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安裝座固定在所述止擋梁上,所述碰撞管的前端固定連接防撞板,所述碰撞管內部填充吸能材料。
進一步,所述吸能部件的長度大于或等于600mm。
綜上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軌道車輛底架端部防撞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設置的防爬器、吸能部件的吸能能力比較大,使其與車鉤共同作用能夠吸收達36km/h的撞擊速度所產生的撞擊能量。
(2)通過設置止擋梁,并且將止擋梁設置在端部承載框架的前端,有效的將變形限制在了端部底架前的空間內。
(3)通過設置止擋梁,將止擋梁的兩端和端部承載框架的邊梁固定連接,將止擋梁的中部和端部承載框架的牽引梁固定連接,并且在止擋梁與端部承載框架之間設置槽形加強縱梁,加強了止擋梁的結構。同時,止擋梁的兩端設置C型的第一補強梁,使止擋梁兩端與端部承載框架之間形成箱型結構,更加堅固,能夠有效的阻擋變形,保證了司機的逃生空間。
(4)通過在止擋梁上設置防爬器,防爬器承受車輛撞擊時產生的垂向載荷,保證了碰撞時車輛不會發生爬車現象;另外保證吸能部件在受到壓縮載荷時,只能沿水平方向向后移動,不會產生彎曲變形,防止偏斜,防止吸能部件在受力過程中產生垂向失穩。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反面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62427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自溜礦車減速裝置
- 下一篇:一種帶吊架式貨車轉向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