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天平式智能控制配電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622230.2 | 申請日: | 2013-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9056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9 |
| 發明(設計)人: | 吳俊巖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俊巖 |
| 主分類號: | G05D23/30 | 分類號: | G05D23/30 |
| 代理公司: | 濟南千慧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企業) 37232 | 代理人: | 商福全 |
| 地址: | 250101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天平 智能 控制 配電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天平式智能控制配電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眼界的開闊,居民、工業等很多電力應用用戶電力配電不足,特別是電采暖、電供熱已經逐步走進人們的視野,成為現在的主流供暖方式。但是當享受電采暖帶來的種種好處時,一個嚴峻的問題伴隨而來,電力配電的負載問題影響了人們對電采暖的正常使用。因為每個小區的單戶入戶總負載是有上限的,一般為6000W~8000W之間,一般房型的電采暖總負載一般都會在6000W以上,甚至更高,所以預留供給生活用電的電量就會不足,如果不顧及總負載電量,在電采暖滿負荷工作的情況下強行啟動諸多生活用電,輕則會引起總開關跳閘,造成家庭電路斷路,重則會引起線路空開過熱,從而引起火災等危險現象,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天平式智能控制配電系統,只控制電采暖電路電壓、負載電壓,不控制生活用電,只檢測生活用電電流,它操作簡單,故障率低,智能化程度高,可直接接入電力電網中,實時監測電流并合理控制分配負載電壓的大小,在控制裝置內設置好符合國家電氣規范配電要求及配電負載上限的基礎上,在保障高峰期生活用電的基礎上智能控制電采暖電壓安全使用,當與電網負荷相匹配,避免了電網因超負荷引起的跳閘、火災等危害,消除了安全隱患,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天平式智能控制配電系統,包括生活用電和設在每個房間內的電采暖,生活用電經供電總路上的電流采集裝置與供電電網相連,每個電采暖分別與一控制終端相連,每個控制終端分別與一第一存儲模塊、第一顯示模塊、溫度傳感器和第一數據分析模塊相連,各控制終端經供電支路上的整流器、供電總路上的電流采集裝置與供電電網相連,各控制終端通過導線與電壓調控裝置相連,電流采集裝置、電壓調控裝置分別通過導線與控制裝置相連,第二存儲模塊、第二顯示模塊、傳輸模塊和第二數據分析模塊分別與控制裝置相連,控制裝置和電壓調控裝置分別與供電電網相連。
所述電流采集裝置為電流傳感器,電流傳感器通過導線與控制裝置相連。
所述電壓調控裝置為調壓器,調壓器通過導線與控制裝置相連。
第一485通訊接口和第一無線網絡模塊接口分別與控制終端相連,第二485通訊接口和第二無線網絡模塊接口分別與控制裝置相連。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操作簡單,故障率低,智能化程度高,可直接接入電力電網中,實時監測電流并合理控制分配負載電壓的大小,使電采暖與生活用電的電壓保持平衡,與電網負荷相匹配,避免了電網因超負荷引起的跳閘、火災等危害,消除了安全隱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如圖1所示,一種天平式智能控制配電系統,包括生活用電和設在每個房間內的電采暖,生活用電經供電總路上的電流采集裝置與供電電網相連,每個電采暖分別與一控制終端相連,每個控制終端分別與一第一存儲模塊、第一顯示模塊、溫度傳感器和第一數據分析模塊相連,各控制終端經供電支路上的整流器、供電總路上的電流采集裝置與供電電網相連,各控制終端通過導線與電壓調控裝置相連,電流采集裝置、電壓調控裝置分別通過導線與控制裝置相連,第二存儲模塊、第二顯示模塊、傳輸模塊和第二數據分析模塊分別與控制裝置相連,控制裝置和電壓調控裝置分別與供電電網相連。
所述電流采集裝置為電流傳感器,電流傳感器通過導線與控制裝置相連。
所述電壓調控裝置為調壓器,調壓器通過導線與控制裝置相連。
第一485通訊接口和第一無線網絡模塊接口分別與控制終端相連,第二485通訊接口和第二無線網絡模塊接口分別與控制裝置相連。485通訊接口可與網線相連,無線網絡模塊接口可以通過信號去激活遠程操作,通過485通訊接口和無線網絡模塊接口,人們可以遠程診斷、遠程進行局域網絡數據統計、遠程操作家里的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俊巖,未經吳俊巖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62223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