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新型軸承潤滑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616104.6 | 申請日: | 2013-10-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1647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2 |
| 發明(設計)人: | 梁松;王國宏;袁吉;吳松;閻守鵬;金忠鵬;張瑞驥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羅斯泵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C33/66 | 分類號: | F16C33/66 |
| 代理公司: | 大連博晟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6 | 代理人: | 于忠晶 |
| 地址: | 116000 遼寧省大連市***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軸承 潤滑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潤滑結構,特別是一種軸承潤滑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方式中軸承潤滑結構大多采用甩油環,甩油環是一種輔助供油的潤滑方法,它一般是軸徑的1.2到2倍之間。隨著軸的轉動,其拖曳力使甩油環甩動,甩油環在甩動過程中將潤滑油濺起。被濺起的潤滑油淋灑至軸承達到潤滑效果。
實際使用中的甩油環依然存在諸多問題:1.以往的甩油環是安裝或空放在軸上的。由于箱體內溫度較高,相對于大氣壓為正壓,部分油隨甩油環濺起后淋灑至軸上并附著后沿軸向流動,當潤滑油流動到軸頸口,油就會隨著軸頸漏到外面。2.?由于轉動軸所引起的離心力和氣流對甩油環所帶的潤滑油有分離作用,從而使得部分潤滑油成霧狀擴散,這部分潤滑油變為油氣被損耗掉。3.?當轉速高時表面速度很大,此時所需的供油量很大,而甩油環在隨著拖曳力甩動時會因為離心力而脫離軸,這種情況下甩油環達不到濺油效果,因此就會產生供油量降低供油不足的情況發生。4.?當轉速低時,離心力低甩油環的轉速達不到應有轉速,潤滑油無法濺起,因而潤滑油無法到達軸承,潤滑效果差。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軸承潤滑結構,潤滑油不會隨著轉動漏出潤滑結構,并且保證供油量足夠,潤滑油不產生霧化效果,減少潤滑油的消耗,在低速時同樣能起到潤滑的效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軸承潤滑結構,其包括定位槽和帶油槽,所述潤滑結構主體軸線中心位置設有定位槽,潤滑結構主體與軸承之間留有帶油槽,所述帶油槽側壁上端帶有拋甩弧,所述拋甩弧為倒角結構。
所述新型軸承潤滑結構與軸通過螺紋壓緊連接。
所述拋甩弧的倒角結構為45°—60°。?
使用本實用新型效果顯著:本實用新型通過帶油槽和拋甩弧的設置,最大限度的將油甩向徑向,降低油沿軸向流動,降低軸向漏油現象的發生,降低油氣的損耗。而且本實用新型的潤滑結構不與軸發生離心運動,不會降低潤滑油的供油速度,不會出現因為高速運轉潤滑結構的供油量較低的現象,也不會出現低速甩油效率低效果差的情況發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使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1-拋甩弧,2-定位槽,3-帶油槽。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軸承潤滑結構包括定位槽2和帶油槽3,潤滑結構主體軸線中心位置設有定位槽2,潤滑結構主體與軸承之間留有帶油槽3,帶油槽3側壁上端帶有拋甩弧1,拋甩弧1為倒角結構,新型軸承潤滑結構與軸通過螺紋連接,拋甩弧1的倒角結構為45°—60°。
本實用新型提高了潤滑結構的效率。將潤滑結構簡單地裝配于軸或軸頸上,在軸上加工定位槽,潤滑結構通過定位槽2與軸配合,其作用就是避免潤滑結構沿軸向移動。潤滑結構的下面部分浸泡在潤滑油之中。當軸旋轉,其徑向力使潤滑結構也轉動。潤滑結構在轉動過程中將潤滑油帶起來傳給軸承。潤滑結構常由壓鑄鋅或黃銅來制造。因為固定了潤滑結構,所以不會出現潤滑結構因離心力的作用降低轉速,降低供油量的情況。潤滑結構轉動時將帶油槽3下的潤滑油帶動,潤滑油經過潤滑結構上方的拋甩弧1,通過離心力的作用甩到軸承上,達到潤滑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羅斯泵業有限公司,未經大連羅斯泵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61610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