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綠色生態河航道護岸擋墻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614561.1 | 申請日: | 2013-10-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3092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9 |
| 發明(設計)人: | 吳金興;吳曉斌;吳曉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福田建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B3/12 | 分類號: | E02B3/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翠珍 |
| 地址: | 518048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新洲南路***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綠色生態 航道 護岸 擋墻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擋墻結構,特別涉及一種綠色生態河航道護岸擋墻結構。屬于護坡工程領域,適用于綠化要求高、兼顧水陸兩棲生態的臨水護坡工程。
背景技術
河航道護岸工程是保護江河堤岸免受水流、風浪侵襲和沖刷所采取的工程措施。通常河道的護岸結構主要采用漿砌或干砌塊石護岸、現澆混凝土護岸、預制混凝土塊體護岸等,但這些傳統的漿砌石擋墻與混凝土擋墻僅僅只起到了一個保護水土流失的作用,因其透水性較差,阻斷了河流與兩岸土壤之間的生態聯系,使得許多水生植物缺失生存環境,從而降低了水體的自我凈化能力。
綠色生態護岸擋墻要求既滿足河道護坡功能,又有利于恢復河道護坡系統生態平衡,主要通過種植植物,利用植物深根的錨固作用、淺根的加筋作用以及植物能降低坡體孔隙水壓力、截留降雨、削弱濺蝕、控制土粒流失、恢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等諸多優點,達到護岸、防止水土流失和改善環境的效果,是一種經濟有效的護岸、固岸工程。國外在河道生態護坡技術方面的研究比國內起步要早,日本早在10年前就提出“親水”觀念。
目前,國內普遍采用的生態護岸技術類型主要有植被草、水力噴播植草、土工材料綠化網、植被型生態混凝土、水泥生態種植基、土壤固化劑等。但往往在應用上形式單一,不能因地制宜,導致植物存活率低、水土流失、季節性限制大、整體穩定性差等缺點,而且大多數生態護岸擋墻造價及后期維護成本高,在處理上不能兼顧水陸兩方面生態。
鑒于此,為了解決已有生態護岸擋墻穩定性不足,生態處理不全面等缺點,目前亟需發明一種可同時滿足穩定性強、兼顧水陸生態、施工簡便有效、經濟效益好等多重目的的綠色生態河航道護岸擋墻結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穩定性高、施工簡便、兼顧水陸兩棲生態且經濟效益良好的綠色生態河航道護岸擋墻結構。
????為了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綠色生態河航道護岸擋墻結構,擋墻在常水位以上臨水側及頂面澆筑生態混凝土層,并栽植植被,擋墻臨水側常水位以下隨機預留孔洞;在擋墻后由下而上依次鋪設片石混凝土層、種植回填土層,并在片石混凝土層頂面及擋墻內側壁設置隔根膜;片石混凝土層的底面以下土層內設置L型排水管,L型排水管穿過擋墻,端部連接凈化集水箱。凈化集水箱設置固定于擋墻臨水側預留槽口上,高于常水位500~1000mm,可多根排水管共用凈化集水箱,地下水經排水管匯集至凈化集水箱凈化后排至河道內。
所述L型排水管沿河航道方向等間距布設,豎向排水段通體間隔開孔,并外包反濾土工布,橫向排水段管身為封閉管體。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特點和有益效果:
(1)外包反濾土工布的L型帶孔排水管有利于擋墻后水的及時排出,減少擋墻的側土壓力,增強結構整體穩定性。
(2)排水管端口處設置凈化集水箱,可以確保排入河航道的水無污染。
(3)擋墻臨水側澆筑生態混凝土,并種植濕生植物,既可以利用植物根莖起到加筋作用,又有綠色環保效果。
(4)擋墻臨水側常水位以下隨機預留孔洞,供魚、蝦等水生動植物棲息和生長。
總之,采用本實用新型所述護岸擋墻結構可提高擋墻穩定性,減少墻后水土流失,并且兼顧水陸生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綠色生態河航道護岸擋墻結構橫斷面圖;
圖中:1-擋墻,2-L型排水管,3-普通回填土層,4-隔根膜,5-片石混凝土層,6-種植回填土,7-生態混凝土,8-預留孔洞,9-排水溝,10-凈化集水箱,11-濕生植物,12-攀援植物,13-灌木綠化帶。?
具體實施方式
基坑開挖及回填工藝要求,砂漿拌制施工技術要求及鋼筋混凝土擋墻澆筑工藝要求等,本實施方式中不再累述,重點闡述本實用新型涉及結構的實施方式。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綠色生態河航道護岸擋墻結構示意圖。
參照圖1所示,一種綠色生態河航道護岸擋墻結構,包括生態擋墻和排水系統。擋墻1后由下而上依次鋪設片石混凝土層5、種植回填土6,并在片石混凝土層5頂部及擋墻1內側壁設置隔根膜4,在種植回填土6中種植長根植物13,擋墻1臨水側面及頂面澆筑生態混凝土7,臨水側面播植挺水植物或濕生植物11,墻頂播植攀援植物12,擋墻臨水側常水位以下均勻設置圓形或多邊形預留孔洞8,形成生態擋墻;在擋墻1后土體內設置L型排水管2,L型排水管2連至凈化集水箱10,形成排水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福田建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福田建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61456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對燃料泵的改進
- 下一篇:模塊化照明組件適配器零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