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耐腐蝕基礎與地面相接處建筑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602862.2 | 申請日: | 2013-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7548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高妍;姚炳強;劉林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31/00 | 分類號: | E02D31/00;E04B1/64;E04B1/68 |
| 代理公司: | 沈陽優普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21234 | 代理人: | 俞魯江 |
| 地址: | 110001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腐蝕 基礎 地面 相接 建筑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結構柱處構造,特別是涉及一種適合生產鎂的車間地面使用的耐酸腐蝕及電腐蝕結構柱處建筑構造。耐腐蝕構造達到建筑主體結構耐久、減少環境污染和節約維護費用的目的。
背景技術
鎂電解車間偏跨處常設有氯氣過濾室,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侵蝕性氣體如Cl2(氯氣)和HCl(氯化氫)和潮濕的導電的氯氣灰塵,在應急情況下,可能會有NaCl,KCl,MgCl2濺出。這樣酸液混入料漿會隨著工藝流程進入車間。在放料或跑、冒、滴、漏時,含酸的料漿就流到地面上,再經過構造未處理好的空隙流入基礎,隨著流入量的增加,酸液結晶體越來越大使基礎被破壞,影響生產,結構柱空隙處如果再沒有處理好與地面的構造處理,酸液就會直接滲透大地,進而影響周邊土壤及地下水。損壞的越嚴重,酸液流失的越多,形成惡性循環。酸液的大量流失不僅增加了生產成本、影響了生產,同時也污染了環境。另外,電解車間的生產還要排除地面電壓進入電解車間的可能性。鑒于此,車間同時需要相應處理電腐蝕。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耐酸及電腐蝕結構柱間隙建筑構造,它解決了車間內防酸及防電腐蝕,同時也解決了電絕緣層與耐酸層的結合,目的是防止酸液滲透污染及電對人體的傷害。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耐腐蝕基礎與地面相接處建筑結構,基礎底面先鋪設鵝卵石,在鵝卵石上鋪設一層瀝青及耐酸找平層,基礎放置于耐酸找平層上,四周先涂玻璃布,再涂瀝青,在柱子與基礎之間設輝綠巖帶,空隙處添彈性砂漿,輝綠巖帶上面設置聚異丁烯橡膠絕緣層及耐酸面磚,這樣瀝青、聚異丁烯橡膠絕緣層和耐酸找平層形成一個整體。
所述耐酸面磚沿柱四周泛起200-1000mm高。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效果如下:
瀝青是一種較好的耐酸材料,此材料與聚異丁烯橡膠絕緣層及耐酸面磚結合成一個整體,克服了以往變形縫與地面之間存在的縫隙。施工時瀝青膠泥灌入變形縫中,直接與聚異丁烯橡膠絕緣層結合,形成整體保證酸液不會滲透到地面,有利于回收,既節約了生產成本又保護了環境。此做法結實耐用,施工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耐酸面磚;2、聚異丁烯橡膠絕緣層;3、彈性砂漿;4、輝綠巖帶;5、耐酸找平層;6、瀝青;7鵝卵石;8玻璃布。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受實施圖例所限。
如圖1所示的各層先后順序,基礎底面先鋪設鵝卵石7,在鵝卵石7上鋪設一層瀝青6及耐酸找平層5,基礎放置于耐酸找平層5上,四周先涂玻璃布8,再涂三遍瀝青6,在柱子與基礎之間設輝綠巖帶4,空隙處添彈性砂漿3,輝綠巖帶4上面設置聚異丁烯橡膠絕緣層2及耐酸面磚1,這樣瀝青6、聚異丁烯橡膠絕緣層4和耐酸找平層5形成一個整體,耐酸面磚沿柱四周泛起200-1000mm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沈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60286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桿防撞墩及具有該防撞墩的電桿
- 下一篇:有機廢氣中吸附回收有機溶劑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