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發光二極管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99347.3 | 申請日: | 2013-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517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16 |
| 發明(設計)人: | 張榮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神訊電腦(昆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26 | 分類號: | G01R31/26;G01R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300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光二極管 檢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光二極管的檢測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貼片式發光二極管的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貼片式發光二極管(SMD?LED)是一種新型表面貼裝式半導體發光器件,具有體積小、散射角大、發光均勻性好、可靠性高等優點,而廣泛應用于需要信號指示及照明的電子元器件中。現有技術中,生產商都會對貼片式發光二極管進行抽檢測試,一般的測試過程是將若干貼片式發光二極管依次焊接到電路板上,再將該貼片式發光二極管的兩端分別通過導線連接到電源上,從而通過是否發光來判斷該貼片式發光二極管是否合格。
然而,上述的測試過程具有很大的缺陷:(1)由于該二極管的體積很小,且pin點都位于兩極的側面及底面,因此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和時間將其焊接在電路板上;(2)在測試過程中,如果烙鐵焊接時間超過3秒,則會導致該二極管偏色、暗淡或不發光等現象,從而影響到測試的準確性和進度;(3)由于測試過后的該二極管一般作報廢處理,因此不能二次利用,造成資源的浪費。
有鑒于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發光二極管檢測裝置,以解決上述缺陷。
【發明內容】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發光二極管檢測裝置,其包括:
連接器,其包括第一連接器及與其相對設置的第二連接器,所述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的一端均具有若干可伸縮的針腳,所述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的另一端分別焊接于電路板上并通過導線連接于電源的正負極;
發光二極管,其一端對應與所述第一連接器的針腳相接觸,所述發光二極管的另一端對應與所述第二連接器的針腳相接觸。
較佳的,所述連接器為具有伸縮彈簧的連接器。
較佳的,所述連接器為探針式連接器。
較佳的,所述發光二極管為貼片式發光二極管。
較佳的,所述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針腳的端處設有張開結構,所述張開結構分別與所述貼片式發光二極管的兩端相配合。
較佳的,所述貼片式發光二極管底面貼有橡膠片,所述橡膠片用于調整所述貼片式發光二極管的高度。
較佳的,所述橡膠片的厚度為2mm。
較佳的,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的數量相同。
本實用新型發光二極管檢測裝置于檢測時,工作人員首先自行分辨出發光二極管的正負極,然后用鑷子一一夾起所述發光二極管的兩端并將其兩端分別抵觸于所述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的針腳,最后打開電源即可檢測出待測試發光二極管是否良好,測試完成后只需用手取下或用鑷子取出。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可直接將發光二極管放置于針腳之間,避免了焊接電路板上,從而保證了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同時節省了大量時間及精力;由于無焊接,因此待測的發光二極管可以完好的取下,可再二次利用。
【附圖說明】
圖1繪示為本實用新型發光二極管檢測裝置一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繪示為本實用新型發光二極管檢測裝置一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3繪示為本實用新型發光二極管檢測裝置又一實施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請參閱圖1至3繪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發光二極管檢測裝置,其包括:
連接器100,其包括第一連接器110及與其相對設置的第二連接器120,所述第一連接器110及第二連接器120的一端均具有若干可伸縮的針腳,所述第一連接器110及第二連接器120的另一端分別焊接于電路板200上并通過導線210連接于電源的正負極;
發光二極管300,其一端對應與所述第一連接器110的針腳相接觸,所述發光二極管300的另一端對應與所述第二連接器120的針腳相接觸。
其中,所述連接器100為具有伸縮彈簧的連接器。
其中,所述連接器100為探針式連接器。
其中,所述發光二極管300為貼片式發光二極管。
其中,所述第一連接器110及第二連接器120針腳的端處設有張開結構111及121,所述張開結構111及121分別與所述貼片式發光二極管300的兩端相配合,所述張開結構111及121用于將所述貼片式發光二極管300固定。
其中,所述貼片式發光二極管300底面貼有橡膠片310,所述橡膠片310用于調整所述貼片式發光二極管300的高度。
其中,所述橡膠片310的厚度為2mm。
其中,所述第一連接器110與所述第二連接器120的數量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神訊電腦(昆山)有限公司,未經神訊電腦(昆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9934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