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熱節分散的鑄件蠟模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98874.2 | 申請日: | 2013-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4144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16 |
| 發明(設計)人: | 杜應流;張義勝;劉燕;畢孝桃;夏厚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應流鑄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C9/04 | 分類號: | B22C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雙收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 地址: | 2372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分散 鑄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鑄造工藝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熱節分散的鑄件蠟模。
背景技術
在對于熱節分散的鑄件實現順序凝固時,為保證產品的出產率,通常采用保溫棉將蠟模包裹,再按順序拆卸保溫棉來實現順序凝固,但保溫棉對人體傷害較大,同時保溫棉是一次性使用,消耗量很大,同時熱節的內腔壁端部往往因為得不到補縮而形成縮孔,影響產品質量。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熱節分散的鑄件蠟模,該蠟模的熱節內腔壁端部能夠得到補縮,從而不易產生縮孔。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熱節分散的鑄件蠟模,包括第一熱節以及第二熱節,第一熱節的頂部設置冒口,第二熱節的頂部設置澆口,第一熱節的內腔壁端部與第二熱節的內腔壁端部通過補縮塊連接,補縮塊與第一熱節的內腔壁端部以及第二熱節的內腔壁端部為無縫連接。
優選的,補縮塊設置在第一熱節的內腔壁端部的底端,補縮塊沿第一熱節的內腔壁端部設置成圓弧狀。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一種熱節分散的鑄件蠟模,包括第一熱節以及第二熱節,第一熱節的頂部設置冒口,第二熱節的頂部設置澆口,第一熱節的內腔壁端部與第二熱節的內腔壁端部通過補縮塊連接,補縮塊與第一熱節的內腔壁端部以及第二熱節的內腔壁端部為無縫連接,在澆注鋼水前需要沿蠟模表面粘細沙材料,再取出蠟模,這樣細沙材料原先包裹蠟模的地方即形成空腔,補縮塊處即形成通道連接第一熱節內腔壁端部以及第二熱節內腔壁端部,澆注鋼水后鋼水充滿空腔,當第二熱節內腔壁端部不能從上方的鋼水得到補縮時,鋼水通過通道從第一熱節流向第二熱節內腔壁端部,從而得到補縮;補縮塊設置在第一熱節的內腔壁端部的底端,補縮塊沿第一熱節的內腔壁端部設置成圓弧狀,增大了第一熱節內腔壁端部與第二熱節內腔壁端部的連通面積,使補縮面積增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其中,1.第一熱節2.第二熱節3.澆口4.冒口5.補縮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本實用新型一種熱節分散的鑄件蠟模,包括第一熱節1以及第二熱節2,第一熱節1的頂部設置澆口3,第二熱節2的頂部設置冒口4,第一熱節1的內腔壁端部與第二熱節2的內腔壁端部通過補縮塊5連接,補縮塊5與第一熱節1的內腔壁端部以及第二熱節2的內腔壁端部為無縫連接,補縮塊5設置在第一熱節1的內腔壁端部的底端,補縮塊5沿第一熱節的內腔壁端部設置成圓弧狀,增大了第一熱節1內腔壁端部與第二熱節2內腔壁端部的連通面積,使補縮面積增大,縮小了可能存在縮孔的范圍,由于在鑄造業內蠟模的形狀即為鑄件的形狀,因此在澆注鋼水前需要沿蠟模表面粘細沙材料,再取出蠟模,這樣細沙材料原先包裹蠟模的地方即形成空腔,補縮塊5處即形成通道連接第一熱節1內腔壁端部以及第二熱節2內腔壁端部,澆注鋼水后鋼水充滿空腔,當第二熱節2內腔壁端部不能從上方的鋼水得到補縮時,鋼水可以通過通道從第一熱節1流向第二熱節內腔壁端部,從而得到補縮。
在鑄件冷卻后,去除表面的細沙材料,并將補縮塊5以及澆口3和冒口4去除,即為所需要的鑄件。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應流鑄業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應流鑄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9887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汽車發動機缸體鑄造倒拔模砂型結構
- 下一篇:一種耐用履帶鏈板鍛壓組合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