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卷揚機構及工程機械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98207.4 | 申請日: | 2013-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4554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16 |
| 發明(設計)人: | 趙悅;陳白禹;安貴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市三一重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D1/20 | 分類號: | B66D1/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卷揚 機構 工程機械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卷揚機構及工程機械。
背景技術
現有的起重機、打樁機等工程機械的卷揚機構,通常設置有動滑輪組,現有的動滑輪組大多采用兩種,一種是六軸共十一個滑輪的結構形式,還有一種是四軸共十二個滑輪的結構形式。
對于動滑輪組來說,因為滑輪效率的原因,鋼絲繩從卷揚到動滑輪組第一個滑輪的力,遠遠大于動滑輪組最后一個滑輪到定滑輪組的力,因此,第一種結構形式的動滑輪組的鋼絲繩纏繞方法會造成動滑輪組兩端受力不均,受力大的一端的鋼絲繩有被拉斷的危險,而第二種結構形式的動滑輪組雖然避免了動滑輪組受力不均的問題,但每根滑輪軸承受了三個動滑輪的力,對滑輪軸的磨損較大,同時,用了十二個動滑輪,卻只有十倍的變倍率,沒有充分發揮動滑輪的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卷揚機構及工程機械,以解決動滑輪組受力不均的問題并提高動滑輪的效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卷揚機構,包括卷筒、定滑輪組和動滑輪組,所述定滑輪組和動滑輪組包括兩排三列共六根相互平行的滑輪軸以及十一個水平設置的滑輪,其中,第一排的三根滑輪軸為定滑輪組的組件,第二排的三根滑輪軸為動滑輪組的組件,在所述三列滑輪軸中,中間一列為第二列,另外兩列分別為第一列和第三列;在第一排第二列的滑輪軸上設有一個滑輪,其余五根滑輪軸上分別設置有上側和下側共兩個滑輪,且這五根滑輪軸的上側的滑輪位于同一側;所述定滑輪組還包括一個豎直設置的大滑輪,鋼絲繩由大滑輪依序穿過第二排第二列上側的滑輪、第一排第一列上側的滑輪、第二排第一列上側的滑輪、第一排第一列下側的滑輪、第二排第一列下側的滑輪、第一排第二列上的滑輪、第二排第二列下側的滑輪、第一排第三列上側的滑輪、第二排第三列上側的滑輪、第一排第三列下側的滑輪、第二排第三列下側的滑輪并固定連接到所述定滑輪組的支架上。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排第二列上的滑輪設置在所述滑輪軸的中部。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排第一列上側的滑輪與第一排第三列上側的滑輪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排的三根滑輪軸的上側的滑輪位于同一平面。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排第一列下側的滑輪與第一排第三列下側的滑輪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排的三根滑輪軸的下側的滑輪位于同一平面。
進一步的,所述大滑輪與所述第一排第二列的滑輪軸對齊。
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工程機械,所述工程機械設置有如上所述的卷揚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工程機械為起重機或打樁機。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勢: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卷揚機構的動滑輪組的兩側受力均勻,使用十一個滑輪達到十二倍的變倍,使滑輪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動滑輪組的效率,而且每根滑輪軸上最多只有兩個滑輪,可以增加滑輪軸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卷揚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卷筒,2-大滑輪,3-滑輪,4-滑輪軸,5-支架,A-第一排第一列,B-第二排第三列。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市三一重機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市三一重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9820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法蘭墊圈
- 下一篇:一種移動式風力發電機及其運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