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微型氣壓動力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20597328.7 | 申請日: | 2013-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8834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9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英倫;余榮侯;陳世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B45/047 | 分類號: | F04B45/047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聞卿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市***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型 氣壓 動力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氣壓動力裝置,尤指一種微型超薄且靜音的微型氣壓動力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各領域中無論是醫(yī)藥、電腦科技、打印、能源等工業(yè),產品均朝精致化及微小化方向發(fā)展,其中微型泵、噴霧器、噴墨頭、工業(yè)打印裝置等產品所包含的流體輸送結構為其關鍵技術,因此,如何藉創(chuàng)新結構突破其技術瓶頸,為發(fā)展的重要內容。
舉例來說,在醫(yī)藥產業(yè)中,許多需要采用氣壓動力驅動的儀器或設備,通常采以傳統(tǒng)馬達及氣壓閥來達成其氣體輸送的目的。然而,受限于此等傳統(tǒng)馬達以及氣體閥的體積限制,使得此類的儀器設備難以縮小其整體裝置的體積,即難以實現(xiàn)薄型化的目標,更無法使之達到可攜式的目的。此外,這些傳統(tǒng)馬達及氣體閥在作動時亦會產生噪音的問題,導致使用上的不便利及不舒適。
因此,如何發(fā)展一種可改善上述已知技術缺失,可使傳統(tǒng)采用氣體傳輸裝置的儀器或設備達到體積小、微型化且靜音,進而達到輕便舒適的可攜式目的的微型氣壓動力裝置,實為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可攜式或穿戴式儀器或設備中的微型氣壓動力裝置,經由整合微型氣體傳輸裝置與微型閥門裝置,以解決已知技術的采用氣壓動力驅動的儀器或設備所具備的體積大、難以薄型化、無法達成可攜式的目的,以及噪音大等缺失。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較廣義實施方面為提供一種微型氣壓動力裝置,包括:微型氣體傳輸裝置,包括:進氣板,具有至少一進氣孔、至少一匯流排孔及一中心孔洞,至少一進氣孔供導入氣體,匯流排孔對應進氣孔,且引導進氣孔的氣體匯流至中心孔洞;共振片,具有中空孔洞,對應流道板之中心孔洞;以及壓電致動器,具有懸浮板及外框,懸浮板及外框之間以至少一支架連接,且于懸浮板的表面貼附壓電陶瓷板;其中,上述的進氣板、共振片及壓電致動器依序對應對迭設置定位,且共振片與壓電致動器之間具有間隙形成第一腔室,以使壓電致動器受驅動時,氣體由進氣板的至少一進氣孔導入,經流道板的至少一匯流排孔匯集至中心孔洞,再流經共振片之中空孔洞,以進入第一腔室內,再由壓電致動器的至少一支架之間的空隙向下傳輸,以持續(xù)推出氣體;以及微型閥門裝置,包括:集氣板,具有第一貫穿孔、數(shù)個第二貫穿孔、第一卸壓腔室及第一出口腔室,第一貫穿孔與第一卸壓腔室相連通,第二貫穿孔與第一出口腔室相連通;閥門片,具有閥孔;以及出口板,具有第三貫穿孔、第四貫穿孔、第二卸壓腔及第二出口腔室,第三貫穿孔對應于集氣板的第一貫穿孔,且與第二卸壓腔室相連通,第四貫穿孔與第二出口腔室相連通,且第二出口腔室對應連通數(shù)個第二貫穿孔,以及第二卸壓腔室及第二出口腔室之間具有連通流道;其中,上述的集氣板、閥門片及出口板依序對應堆迭設置定位,閥門片設置于集氣板及出口板之間,且閥門片的閥孔對應設置于數(shù)個第二貫穿孔及第四貫穿孔之間,氣體自微型氣體傳輸裝置向下傳輸至微型閥門裝置內時,由第一貫穿孔及數(shù)個第二貫穿孔進入第一卸壓腔室及第一出口腔室內,而導入氣體由閥門片的閥孔流入第四貫穿孔內進行集壓作業(yè),當集壓氣體大于導入氣體時,集壓氣體自第四貫穿孔朝第二出口腔室流動,以使閥門片位移,并使閥門片的閥孔抵頂于集氣板而關閉,同時集壓氣體于第二出口腔室內可沿連通流道流至第二卸壓腔室內,此時于第二泄壓腔室內閥門片位移,集壓氣體可由第三貫穿孔流出,以進行卸壓作業(y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另一較廣義實施方面為提供一種微型氣壓動力裝置,包括:微型氣體傳輸裝置,包括:進氣板;共振片;以及壓電致動器;其中,上述的進氣板、共振片及壓電致動器依序對應堆迭設置定位,且共振片與壓電致動器之間具有間隙形成第一腔室,壓電致動器受驅動時,氣體由進氣板進入,流經共振片,以進入第一腔室內再向下傳輸;以及微型閥門裝置,包括:集氣板,具有至少兩貫穿孔及至少兩腔室;閥門片,具有閥孔;以及出口板,具有至少兩貫穿孔及至少兩腔室;其中,上述的集氣板、閥門片以及出口板依序對應堆迭設置定位,微型氣體傳輸裝置與微型閥門裝置之間形成集氣腔室,當氣體自微型氣體傳輸裝置向下傳輸至集氣腔室,再傳遞至微型閥門裝置內,通過集氣板、出口板分別具有的至少兩貫穿孔及至少兩腔室,以因應氣體的單向流動而使閥門片的閥孔對應進行開或關,以進行集壓或卸壓作業(y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9732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智能式除冰液吸液裝置
- 下一篇:防止淺溝槽隔離邊緣硅接觸孔漏電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