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多重結構的燒結炭棒及其制備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93539.3 | 申請日: | 2013-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5030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06 |
| 發明(設計)人: | 葉岳霖;張金樹;莊友加;李明仁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建霖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39/20 | 分類號: | B01D39/2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捷 |
| 地址: | 361000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重 結構 燒結 及其 制備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重結構的燒結炭棒及其制備模具,用于炭棒濾芯產品中使用。
背景技術:
炭棒是飲用水凈化器的一個非常關鍵且重要的濾材。炭棒的形成方法可分擠出工藝與燒結工藝兩種。燒結法的工藝較復雜,產速較慢,但功能性質量比壓出法佳。因此,在引用水源受污染較大,或自來水廠凈化技術較不先進的地區,特別需要采用燒結制出的炭棒做為凈水器的核心單元。目前市場上所出售的燒結炭棒幾乎都是單層結構,很難實現在同一支炭棒上擁有可設計出不同功能的靈活性。況且炭棒的過濾精度與其水通量或受阻塞時間是互相矛盾的關系。即炭棒的燒結孔徑越小,攔截水中異物雜質的能力越佳,但卻容易受阻塞,工作壽命越短。如何能使用水中大顆粒的雜質被擋住在炭棒外層,卻又能使進水穿過炭棒,讓小顆粒雜質被炭棒吸附,其余干凈的水被過濾排出則是一個較挑戰的難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其中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容塵量較大,使用壽命也較長的炭棒。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本實用新型多重結構的燒結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炭棒由兩層以上層式結構構成,且炭棒層自外向內的濾孔孔徑漸小。
上述炭棒由兩層炭棒層構成,外層過濾孔徑在15~25微米之間,內層過濾孔徑在2-5微米之間。
上述炭棒由三層炭棒層構成,外層過濾孔徑在15~25微米之間,內層過濾孔徑在2-5微米之間,中間層過濾孔徑在5~10微米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另外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作多重結構燒結炭棒的制備模具。
本實用新型多重結構燒結炭棒的制備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漏斗加料器和套在漏斗加料器下部的底模,所述底模包括有柱形外筒體和設在柱形外筒體中心軸線上的中柱;所述漏斗加料器包括有漏斗狀外筒體和設在漏斗狀外筒體體內的一層以上的漏斗狀內筒體,所述漏斗狀外筒體可伸入柱形外筒體內緣內,所述漏斗狀內筒體下部延伸至柱形外筒體的筒底,所述中柱伸入至漏斗狀內筒體的中心部。
上述漏斗狀外筒體內設有兩層的漏斗狀內筒體,所述該兩層漏斗狀內筒體的下部均延伸至柱形外筒體的筒底。
使用該模具制作多重結構燒結炭棒的過程:在底模中套入漏斗加料器,使漏斗狀內筒體的下部底端伸至柱形外筒體的內底端,同時中柱也伸入到漏斗狀內筒體體內,開始往漏斗狀外筒體與漏斗狀內筒體之間的夾層中、漏斗狀內筒體與中柱之間灌入不同的炭棒層配方料,振蕩幾分鐘使之均勻即完成模具的灌料。
本實用新型多重結構的燒結炭棒其炭棒層燒結孔徑由外層向內逐漸變小,明顯地提高對水中懸浮顆粒的攔截量,增大了容塵量,也使使用壽命得到顯著增加。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多重結構燒結炭棒的構造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制備模具的構造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實用新型多重結構的燒結炭棒,所述炭棒1由兩層以上層式結構構成,且炭棒層2自外向內的濾孔孔徑漸小。
上述炭棒由兩層炭棒層構成,外層過濾孔徑在15~25微米之間,內層過濾孔徑在2-5微米之間。
上述炭棒由三層炭棒層構成,外層201過濾孔徑在15~25微米之間,內層202過濾孔徑在2-5微米之間,中間層203過濾孔徑在5~10微米之間。
本實用新型多重結構燒結炭棒的制備模具,包括有漏斗加料器3和套在漏斗加料器下部的底模4,所述底模4包括有柱形外筒體401和設在柱形外筒體中心軸線上的中柱402;所述漏斗加料器3包括有漏斗狀外筒體301和設在漏斗狀外筒體體內的一層以上的漏斗狀內筒體302,所述漏斗狀外筒體可伸入柱形外筒體401內緣內,所述漏斗狀內筒體302下部303延伸至柱形外筒體的筒底403,所述中柱402伸入至漏斗狀內筒體的中心部。
如圖2所示,為了實現制作具有三層結構的炭棒,上述漏斗狀外筒體內設有兩層的漏斗狀內筒體302,所述該兩層漏斗狀內筒體302的下部均延伸至柱形外筒體的筒底403。
使用該模具制作多重結構燒結炭棒的過程:在底模中套入漏斗加料器,使漏斗狀內筒體的下部底端伸至柱形外筒體的內底端,同時中柱也伸入到漏斗狀內筒體體內,開始往漏斗狀外筒體與漏斗狀內筒體之間的夾層中、漏斗狀內筒體與中柱之間灌入不同的炭棒層配方料,振蕩幾分鐘使之均勻即完成模具的灌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建霖工業有限公司,未經廈門建霖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9353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