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后橋懸掛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90293.4 | 申請日: | 2013-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8569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9 |
| 發明(設計)人: | 蔡圣全;趙理想;周保成;李亞妮;史先松;朱洪雷;吳樂;孟岳;劉偉;何露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G11/113 | 分類號: | B60G11/113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專利事務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凱 |
| 地址: | 230051***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后橋 懸掛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后橋懸掛,特別是一種10米以下后盤式橋懸掛。
背景技術???
目前,10米以下后盤式橋懸掛的板簧有兩種安裝方式;?
板簧正裝:旅游車多采用板簧正裝,包括板簧、板簧上蓋板、板簧安裝座、減震器、減震器下支架、騎馬螺栓,其中板簧固設在板簧安裝座的上端部分,為了避免氣室與板簧發生干涉,氣室下移安裝,同時帶動制動鉗下移,將會引起制動盤在磨損極限時,制動鉗與減震器下支架干涉的隱患。
板簧反裝:公交車多采用板簧反裝,包括板簧、板簧上蓋板、板簧安裝座、減震器、減震器下支架、騎馬螺栓,其中板簧固設在板簧安裝座的下端部分,為了避免氣室與板簧發生干涉,氣室上移安裝,同時帶動制動鉗上移,將會引起制動盤在磨損極限時,制動鉗與板簧上蓋板干涉的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汽車后橋懸掛,用于解決在制動盤磨損極限時,制動鉗與后橋懸掛干涉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汽車后橋懸掛,包括板簧和減震器,該板簧通過板簧上蓋板以及騎馬螺栓固定在板簧安裝座上,所述減震器通過減震器下支架固設在板簧安裝座上,板簧安裝座與后橋固定連接,該后橋上設有用于汽車制動的制動鉗,所述制動鉗與汽車磨損極限位置時的后橋懸掛在垂直方向上錯開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板簧安裝座包括上安裝座和下安裝座。
優選地,所述板簧固定在上安裝座內,所述制動鉗與汽車磨損極限位置時的減震器下支架在垂直方向上錯開設置。
優選地,所述板簧固定在下安裝座內,所述制動鉗與汽車磨損極限位置時的板簧上蓋板在垂直方向上錯開設置。
優選地,所述上安裝座和下安裝座在垂直方向的長度均為104mm。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制動鉗與后橋懸掛在垂直方向上錯開設置,解決了后橋懸掛在汽車制動盤磨損極限位置時與制動鉗的干涉問題,避免后橋懸掛與制動鉗相互碰壞,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能。
附圖說明
通過結合附圖參考以下詳細描述,可更容易地領會并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前述各方面和附帶優點,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汽車后橋懸掛的第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汽車后橋懸掛的第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汽車后橋懸掛的第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仰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汽車后橋懸掛的第二種優選實施方式的主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汽車后橋懸掛的第二種優選實施方式的側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汽車后橋懸掛的第二種優選實施方式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至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汽車后橋懸掛的第一種優選實施方式,該后橋懸掛包括板簧1,該板簧1通過騎馬螺栓4以及板簧上蓋板3固定在板簧安裝座5上,車架和板簧1之間連接減震器,該減震器的下端通過減震器下支架2固設在板簧安裝座5上,板簧安裝座5與后橋固定連接,該后橋上設有用于汽車制動的制動鉗6。所述板簧安裝座5包括上安裝座51和下安裝座52,該上、下安裝座在垂直方向的長度相比現有技術均增加了10mm,均為104mm,本優選實施例為板簧正裝,主要用在旅游車上,板簧1固定在上安裝座51內,由于下安裝座52在垂直方向的長度尺寸增加10mm,減震器下支架2與制動鉗6之間在垂直方向上距離足夠大,在汽車制動盤磨損極限位置時,減震器下支架2可以和后橋懸掛在垂直方向上錯開設置。
圖4至圖6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汽車后橋懸掛的第二種優選實施方式,公交車多采用板簧反裝,板簧固定在下安裝座52內,其他結構同圖3所示的。由于上安裝座51在垂直方向的長度增加10mm,板簧上蓋板3與制動鉗6之間在垂直方向上距離足夠大,在汽車制動盤磨損極限位置時,板簧上蓋板3可以和后橋懸掛在垂直方向上錯開設置。
以上所述實施方式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9029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繩索厚度自動測試儀及其測試方法
- 下一篇:一種水蛭防逃逸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