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食用菌栽培袋封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89402.0 | 申請日: | 2013-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0512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2 |
| 發明(設計)人: | 宋泰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宋泰良 |
| 主分類號: | A01G1/04 | 分類號: | A01G1/04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南鋒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陳松濤 |
| 地址: | 5251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食用菌 栽培 封口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栽培用具領域,尤其是一種食用菌栽培袋封口裝置。?
背景技術
食用菌的栽培容器主要為塑料袋。利用塑料袋栽培食用菌的工藝流程為:原材料預處理-?配料-?拌料-?裝袋-?封口-?滅菌-?接種-?發菌-?出菇。
用塑料袋栽培食用菌,裝袋后需封口,接種過程需再次開袋封口。食用菌栽培袋封口工序效率高低對于食用菌栽培的生產效率有重要影響,同時,封口質量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到食用菌栽培成敗。現有的食用菌栽培袋封口裝置,一般有塑料頸圈加棉花和雙套環。前者成本較高,且易受潮感染雜菌;后者一般采用頸圈加蓋子,蓋子里面有海綿供透氣,但市售的雙套環,蓋子里的海綿較小,通透性較差,影響菌絲生長,另外,蓋子的透氣孔和海綿裸露在外,滅菌時容易被冷凝水浸濕,特別是在多雨、高濕、高溫的南方地區,活躍的雜菌孢子很容易從透氣孔侵入,結果在滅菌后的冷卻過程中,一些競爭性雜菌提前在培養料上萌發生長,而后接種的食用菌菌絲無法與之競爭,造成大面積雜菌污染。因此,既要解決封口套環的通透性,又要防止接種前感染雜菌,成了封口裝置面臨的新課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食用菌栽培袋封口裝置,同時滿足食用菌栽培過程中對氧氣的需求,防止栽培過程感染雜菌,并可以反復使用,降低生產成本。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食用菌栽培袋封口裝置,包括頸圈、海綿、封口塞、密封蓋,所述的封口塞上端設有凸邊,封口塞的頂部設有若干個透氣孔,封口塞內設有海綿,封口塞塞在所述的頸圈內,所述的密封蓋套在頸圈上,所述的封口塞上端的凸邊的寬度與所述的頸圈的厚度相同,所述的頸圈外壁設有若干個凸點,所述的封口塞外壁設有若干個凸點,所述的頸圈是由塑料材質制成的,所述的封口塞是由塑料材質制成的,所述的密封蓋是由塑料材質制成的。
本實用新型利用封口塞與頸圈以及頸圈與密封蓋的緊密連接阻止了外界空氣的進入,可有效防止在接種前的冷卻過程中的雜菌污染,在食用菌種萌發占據生長優勢時,再將密封蓋揭去,使外界的空氣經過透氣孔和海綿過濾后充分供給,確保菌絲正常生長,從而實現了除雜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頸圈、封口塞以及密封蓋均為塑料材質,成本低、可反復回收利用,而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除雜菌效果明顯,適用于不同規模的食用菌生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封口塞A-A俯視示意圖;
圖1-2中:1-頸圈,11-凸點,2-海綿,3-封口塞,31-凸邊,32-凸點,4-透氣孔,5-密封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頸圈1、海綿2、封口塞3、密封蓋5,封口塞3上端設有凸邊31,封口塞3的頂部設有若干個透氣孔4,封口塞3內設有海綿2,封口塞3塞在所述的頸圈1內,密封蓋5套在頸圈1上,封口塞3上端的凸邊31的寬度與所述的頸圈1的厚度相同,頸圈1外壁設有若干個凸點11,封口塞3外壁設有若干個凸點32,頸圈1、封口塞3和密封蓋5的材質均為塑料。
使用時,首先將裝好培養料的栽培袋袋口套上頸圈1,然后將超出頸圈1的塑料像頸圈1外反折,后將封口塞3塞入頸圈,最后在頸圈1和封口塞3上蓋上密封蓋5。栽培袋滅菌后,移入室內或大棚內冷卻后和消毒接種,5?~?7?天后,將密封蓋5取下。?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內容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的簡單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宋泰良,未經宋泰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8940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