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反轉卸荷式油脂集中潤滑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79023.3 | 申請日: | 2013-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6391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05 |
| 發明(設計)人: | 姚哲;張衛利;申建立 | 申請(專利權)人: | 洛陽凱紳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N7/38 | 分類號: | F16N7/38;F16N25/00 |
| 代理公司: | 洛陽公信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陳英超 |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反轉 卸荷式 油脂 集中 潤滑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潤滑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油脂潤滑系統,尤其涉及一種反轉卸荷式油脂集中潤滑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在潤滑技術領域,油脂集中潤滑系統包含集中潤滑控制器、潤滑油泵站、管路、分配器等,集中潤滑控制器由微電腦控制器CPU和外圍電路構成,定時控制潤滑油泵站的啟停,并監控系統運行狀態;潤滑油泵站是主要是電動齒輪泵向系統管路泵油;分配器向各個潤滑點定量分配油脂。當前,根據集中潤滑系統向各潤滑點定量分油的方式,分為卸荷式、遞進式、雙線式等系統。卸荷式系統在工作中主油管路必須經過加壓、泄荷過程,構成一次工作循環,分油器才能完成儲油和排油的一次工作循環,所以卸荷是個必要的過程,能不能充分、快速的卸荷決定定量排油的成敗。現有技術中的集中潤滑系統,都有專門的卸荷機構實現卸荷過程,比如已公開的專利CN200520101614.5和CN200720089156.7中的卸荷閥機構,在加壓時卸荷孔關閉,卸荷時靠管路的壓力和彈簧彈力打開卸荷孔,主管路中的壓力通過卸荷孔卸荷,這種機構比較精密,復雜,制造成本較高,在加壓過程中不可避免有一定的內泄。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卸荷式油脂集中潤滑系統中油泵自動卸荷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反轉卸荷式油脂集中潤滑系統。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反轉卸荷式油脂集中潤滑系統,包括:集中潤滑控制器、潤滑油泵站、管路、分配器;集中潤滑控制器中的微電腦CPU電路通過控制線路連接電機正反轉控制電路,潤滑油泵站中的電機通過電機線路同電機正反轉控制電路連接,分配器通過管路同潤滑油泵站連接,在管路末端安裝油壓傳感器,油壓傳感器通過信號線路和微電腦CPU電路連接。
電機正反轉電路中的雙路雙向接點繼電器的兩個公共接點接左側的直流電源正負極;第一路的動合接點連接第二路的靜合接點后再連接電機一根線,第一路的靜合接點連接第二路的動合接點后再連接電機另一根線。
電機正反轉控制電路包含四個電子開關,四個電子開關分別為第一開關、第二開關、第三開關、第四開關,集成在一個芯片,組成H橋電路,第一開關上端和第三開關上端連在一起接直流電源正極,第二開關下端和第四開關下端連在一起接直流電源負極,第一開關下端和第二開關上端連在一起連接電機的一根線,第二開關下端和第四開關上端連在一起連接電機的另一根線;第一開關、第二開關、第三開關、第四開關的控制極連接CPU電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因為是有動力的主動卸荷,卸荷量大,卸荷迅速徹底,替代了以前精密復雜的卸荷閥機構,結構簡單,技術難度小,工作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反轉卸荷式油脂集中潤滑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反轉卸荷式油脂集中潤滑系統的電機正反轉電路的第一種方案的原理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反轉卸荷式油脂集中潤滑系統的電機正反轉電路的第二種方案的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如圖1所示,反轉卸荷式油脂集中潤滑系統,包括:集中潤滑控制器1、潤滑油泵站9、管路10、分配器11。集中潤滑控制器1中包含微電腦CPU電路2和電機反轉控制電路4,微電腦CPU電路2通過控制線路3連接電機反轉控制電路4,潤滑油泵站9中包含電機6、齒輪泵7、油箱8,電機6靠電機線路5同電機反轉控制電路4連接,分配器11通過管路10同潤滑油泵站9連接,在管路10末端安裝油壓傳感器12,油壓傳感器12通過信號線路13和微電腦CPU電路2連接。微電腦CPU電路2在正常工作時,通過控制電機正反轉電路4驅動電機6正轉,齒輪泵7向管路10和分配器11中供油,系統上壓。在供油結束時,微電腦CPU電路2通過控制電機正反轉電路4驅動電機6反轉,齒輪泵7將管路10和分配器11中的油脂抽回油箱8,系統卸荷。
????????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電機正反轉電路4有一個雙路雙向接點繼電器14,繼電器線圈由CPU控制,雙路雙接點繼電器14的兩個公共接點接左側的直流電源正負極。第一路的動合接點連接第二路的靜合接點后再連接電機6一根線,第一路的靜合接點連接第二路的動合接點后再連接電機6另一根線。在繼電器線圈得電時,雙路動合接點吸合,電機輸入線上正下負,電機6帶動齒輪泵正轉,系統上壓;在繼電器線圈失電時,雙路靜合接點吸合,電機輸入線上負下正,電機6帶動齒輪泵7反轉,系統卸荷。
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電機正反轉控制電路4包含四個電子開關16,四個電子開關16可以是大功率三極管,可以是可控硅,也可以是場效應管等功率開關元件,分別為第一開關Q1、第二開關Q2、第三開關Q3、第四開關Q4,也可以集成在一個芯片,組成H橋電路,第一開關Q1上端和第三開關Q3上端連在一起接直流電源正極,第二開關Q2下端和第四開關Q4下端連在一起接直流電源負極,第一開關Q1下端和第二開關Q2上端連在一起接電機6的一根線,第二開關Q2下端和第四開關Q4上端連在一起接電機6的另一根線。第一開關Q1、第二開關Q2、第三開關Q3、第四開關Q4的控制極連接微電腦CPU電路2。四個開關元件的導通和關閉由CPU控制,需要正轉時,CPU控制第一開關Q1和第四開關Q4導通,第二開關Q2和第三開關Q3關閉,電機輸入線左正右負,電機6帶動齒輪泵7正轉,系統上壓;需要反轉時,CPU控制第二開關Q2和第三開關Q3導通,第一開關Q1和第四開關Q4關閉,電機輸入線右正左負,電機6帶動齒輪泵7反轉,系統卸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洛陽凱紳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洛陽凱紳機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7902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大尺寸節能燈管
- 下一篇:高環剛度強抗拉伸大撓曲度結構壁纏繞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