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粉塵氣溶膠發生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77636.3 | 申請日: | 2013-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5906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05 |
| 發明(設計)人: | 鄭勁林;劉玉杰;張俊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慧榮和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13/00 | 分類號: | B01J13/00;B01F3/06;B01F5/00;B01F1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1102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粉塵 氣溶膠 發生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粉塵氣溶膠發生裝置。在粉體科學、工業生產、質量控制中進行檢測、標定,或醫學科學、勞動衛生、環境保護等領域進行吸入毒理性試驗研究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背景技術
吸入毒理學是研究可吸入物對機體毒作用發生、發展和消除的各種條件、規律和機制及對可吸入物進行危險性評價的一門科學。其專業研究內容主要有:空氣中各種物質的理化特性;呼吸道的基礎生物學;吸入物在體內的沉積和滯留及其與體內重要系統、器官間的相互作用;這些相互作用是如何導致疾病產生的。
隨著國際吸入毒理學研究日趨活躍,國內許多專家也充分認識到了吸入毒理學的重要意義。從研究的對象來看,有對人群的調查,也有對動物包括大鼠、小鼠、家兔、倉鼠等的研究;從研究的設備來看,都采用靜式染毒;從研究的方法來看,有采用流行病學方法的,有利用超聲診斷技術、同位毒標記法、放射性氣溶膠肺通氣顯像技術、熒光抗體技術等等;最長染毒時間有連續染毒8小時的,也有對接觸5年以上人群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的;有進行整體動物肺灌洗實驗的,也有進行離體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分析的;研究毒物的種類更達到包括氯氣、沙漠塵、偏二甲基肼、柴油機排出物、汽車尾氣顆粒物等幾十余種;分析的指標有大鼠嗅覺粘膜毒性的酶組織化學改變、肺灌洗液中各種酶的變化、脾臟NK細胞和K細胞、肝微粒體鈣泵、血小板等幾十種。
現有的吸入毒理學研究中,研究的毒物主要為氣溶膠,氣溶膠包括粉塵氣溶膠,現有的粉塵氣溶膠發生器主要通過氣流吹動粉塵發生腔中的微粒球攪動粉塵發生腔內的粉料,使攪拌均勻的粉料隨著氣流一塊吹出,形成粉塵氣溶膠。經研究發現現有的粉塵氣溶膠發生器產生的氣溶膠濃度不均勻,氣溶膠顆粒大小不一,粉塵顆粒團聚不能有效吹散開,由于微粒球在氣流下的飄動速度不一致,以及微粒球之間的碰撞導致不同時刻產生的氣溶膠濃度不一致,影響實驗的進行和實驗的精確度。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粉塵氣溶膠發生裝置,該粉塵氣溶膠發生裝置產生的氣溶膠濃度穩定,在不同的時刻,產生的粉塵氣溶膠的濃度是一致的。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粉塵氣溶膠發生裝置,包括粉塵加料裝置、粉塵氣溶膠發生裝置和電腦控制系統;所述粉塵加料裝置包括活塞筒體、活塞和推桿機構以及第一電機,所述推桿機構包括推桿,所述推桿為絲杠或螺桿,所述第一電機帶動所述推桿機構運動,所述推桿機構推動所述活塞在所述活塞筒體內移動;所述粉塵氣溶膠發生裝置包括粉塵發散刷、第二電機和氣流通道,所述第二電機帶動所述粉塵發散刷旋轉,所述粉塵發散刷連接所述活塞筒體和所述氣流通道;所述電腦控制系統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電機的旋轉速度、所述第二電機的旋轉速度和氣流的輸入速度;其中,所述氣流通道包括氣流入口、粉塵接觸處管道和氣流出口;所述粉塵接觸處管道為縫隙狀通道,所述縫隙狀通道與所述粉塵發散刷相接觸,所述氣流出口為圓形口,所述縫隙狀通道和所述氣流出口之間的管道為漸擴管道,所述漸擴管道為漸擴狀。
優選地,還包括殼體,所述活塞筒體、所述活塞、所述推桿機構、所述粉塵發散刷和所述氣流通道安裝在所述殼體的內部容納腔的一端,所述電腦控制系統安裝在所述內部容納腔的另一端;所述粉塵氣溶膠發生裝置安裝在所述粉塵加料裝置的上端。
優選地,還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活塞筒體的固定卡,所述活塞筒體上設置有與所述固定卡配合使用的固定凸起。
優選地,所述活塞筒體的粉塵出口端為圓弧形口,與所述粉塵發散刷同心。
優選地,還包括定位銷,所述定位銷在所述活塞筒體的外壁上的定位槽內移動。
優選地,所述粉塵發散刷的第一端設置有第一密封端蓋,所述粉塵發散刷的第二端設置有第二密封端蓋,所述第二密封端蓋與所述殼體可拆卸連接。
優選地,所述氣流入口和所述粉塵接觸處管道之間設置有氣體靜壓腔。
優選地,所述推桿和所述活塞之間設置有推桿平臺。
優選地,所述推桿平臺上設置有圓錐頭,所述活塞的活塞桿上設置有與所述圓錐頭配合的圓錐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慧榮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慧榮和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7763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