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連接構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77028.2 | 申請日: | 2013-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8378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明(設計)人: | 田波;黃世武;高海鵬;彭鵬;謝晉德;周小生;劉英;羅翥;王大鵬;王稷良;侯榮國;李思李;孫宏峰;莫秀雄;何哲 | 申請(專利權)人: |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廣西信達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C5/16 | 分類號: | E04C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靳玫 |
| 地址: | 100088***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接 構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連接技術,尤其涉及一種連接構件。
背景技術
在公路行業的施工中,有時會需要進行一些工件的連接,比如在公路施工建設中需要連接鋼筋。傳統的鋼筋連接方式都是借鑒建筑行業的連接方式,比如搭接、焊接、錐螺紋、直螺紋等連接方式,但是這些連接方式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比如,如果通過焊接方式連接鋼筋,很多因素比如電源不穩定、可焊性差、焊工水平較差、風雨寒冷天氣影響等都會使得焊接質量無法保證,所以焊接方式無論連接質量、施工效率還是可操作性均不能滿足公路行業迅速發展的需求。又比如,如果通過錐螺紋方式連接,施工設備移動不便,連接速度較慢且成本較高,而且施工時接頭連接處也容易破壞。而直螺紋方式,當所連接的鋼筋兩端均無法自由轉動時,直螺紋連接則無法進行。綜上,當前需要一種新型的連接方式來解決上述的連接質量差、施工效率低、成本高和操作性差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接構件,以實現高質量、快速的實現工件連接,且成本低,操作簡單。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接構件,所述連接構件是兩端開口的筒體,所述筒體設置有內螺紋;所述內螺紋包括:用于連接具有外螺紋的第一工件的第一螺紋段、以及用于連接具有外螺紋的第二工件的第二螺紋段。
可選的,所述第一螺紋段和第二螺紋段分別位于筒體的縱向中心線兩側。
可選的,所述第一螺紋段和第二螺紋段以所述縱向中心線對稱設置。
可選的,所述筒體包括外表面和位于所述筒體的中空腔內的內表面,所述內螺紋設置在所述內表面。
可選的,所述內表面在所述內螺紋之外,還包括第一空留段;所述第一空留段設置在所述第一螺紋段和第二螺紋段之間。
可選的,所述第一空留段的長度是2-3mm。
可選的,所述第一空留段處設置有間隔擋板。
可選的,所述第一螺紋段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螺紋段包括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筒體還包括位于一端的第一連接口以及位于另一端的第二連接口;所述第一端部與第三端部相對,所述第二端部與所述筒體的第一連接口相對,所述第四端部與所述筒體的第二連接口相對;所述內表面在所述內螺紋之外,還包括兩個第二空留段;其中一個所述第二空留段設置在所述筒體的第一連接口與所述第一螺紋段的第二端部之間;另一個所述第二空留段設置在所述筒體的第二連接口與第二螺紋段的第四端部之間。
可選的,所述兩個第二空留段以所述筒體的縱向中心線對稱設置。
可選的,所述筒體的外表面設置有擰槽。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連接構件的技術效果是:通過將連接構件設置成筒體的形狀,并在該筒體內設置內螺紋,內螺紋包括:用于連接第一工件的第一螺紋段以及用于連接第二工件的第二螺紋段,這種結構使得可以通過轉動該連接構件就可以同時連接所述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實現這兩個工件的可靠連接;這種轉動連接構件實現工件連接的方式,操作簡單快速,連接構件的制造成本也較低,并且該方式不會對工件造成額外的外力施壓,不易造成工件損壞,連接質量和效果較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連接構件一實施例的橫向剖視圖;
圖2為圖1的A向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連接構件另一實施例的橫向剖視圖;
圖4為圖3的A向側視圖;
圖5為圖3的B-B剖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連接構件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連接構件,該構件是用于連接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的,所述的第一工件或第二工件例如是鋼筋。為了實現這兩個工件的連接,本實施例將連接構件設計成兩端開口的筒體,比如類似一個套筒;并且在該筒體設置內螺紋。具體的,可以參見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連接構件一實施例的橫向剖視圖,如圖1所示,筒體11的兩端開口,該兩端指的是圖1所示的11-a和11-b,例如可以將端口11-a稱為第一連接口,可以將第一工件從該第一連接口11-a伸入筒體中;將端口11-b稱為第二連接口,可以將第二工件從第二連接口11-b伸入筒體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廣西信達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廣西信達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7702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