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輕型鋼管-混凝土組合形式的波紋腹板H形截面組合梁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75043.3 | 申請日: | 2013-09-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877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9 |
| 發明(設計)人: | 鄭廷銀;許惠斌;于安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4C3/294 | 分類號: | E04C3/29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 地址: | 210000 江蘇省南京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輕型 鋼管 混凝土 組合 形式 波紋 腹板 截面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建筑結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輕型鋼管-混凝土組合形式的波紋腹板H形截面組合梁。
背景技術
在房屋建筑、橋梁等鋼結構中,普遍采用的是熱軋工字鋼、熱軋H型鋼和焊接H型鋼。由于傳統工字鋼和H型鋼用鋼量比較大,故有學者提出了可減小腹板厚度且不需另設加勁肋而降低施工復雜程度的多種全鋼型波紋腹板H型鋼梁。但是,這種全鋼型的波紋腹板H型鋼梁受壓翼緣易于局部失穩,從而導致梁的整體失穩而喪失其承載力。除非鋼板很厚,但此種情況又會導致用鋼量增加而增加其工程費用,不經濟。此外,全鋼型的波紋腹板H型鋼梁的耐火能力有限。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全鋼型波紋腹板H型鋼梁的不足,提供一種輕型鋼管-混凝土組合形式的波紋腹板H形截面組合梁,解決了上翼緣受壓容易變形、失穩的問題,提高其承載力和穩定性以及耐火能力,從而提高了組合梁的整體穩定性能與耐火能力,且節約鋼材。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輕型鋼管-混凝土組合形式的波紋腹板H形截面組合梁,包括上翼緣、下翼緣和腹板;
所述上翼緣由輕型矩形鋼管與其內澆筑的混凝土共同組成,所述輕型矩形鋼管上面開設有方便澆筑混凝土的槽口,輕型矩形鋼管的兩端焊接端封板,以便澆筑混凝土時不致其流淌,并保證混凝土的澆筑質量;
所述下翼緣為輕型矩形鋼管或熱軋鋼板;
所述腹板為一塊波紋板。
作為優選,所述波紋板斷面包括正弦曲線波形、梯形波形或矩形波紋。
作為優選,所述上翼緣、下翼緣與腹板間均通過焊縫連接,組裝焊接時,注意保持上翼緣與下翼緣平行,位于其間的腹板與之垂直,腹板的重心線與該梁的縱軸線重合。
本實用新型受壓翼緣采用輕型矩形鋼管-混凝土組合形式,提高其承載力和穩定性及耐火能力,而且省鋼;由輕型矩形鋼管-混凝土組合受壓翼緣、波紋腹板與輕型矩形鋼管下翼緣共同組合而成的H形截面組合梁。這樣的輕型矩形鋼管-混凝土組合受壓翼緣可使輕型矩形鋼管與混凝土協同工作,共同承受壓力。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上翼緣采用了鋼與混凝土組合形式,無需選用厚鋼板,不僅有效解決了常規波紋腹板鋼梁上翼緣受壓易于屈曲的問題,提高其承載力和穩定性以及耐火能力,而且可減少了鋼材的使用量,降低工程造價;
本實用新型的腹板采用波距、波高可改變的波紋腹板,不需另設其加勁肋,克服了平腹板厚度薄時抗屈曲能力低的缺點,減少用鋼量,降低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下翼緣采用非實心翼緣(輕型矩形鋼管),可提高鋼材的利用率、減輕梁自重、節約鋼材,降低工程費用;
本實用新型由于同時采用鋼與混凝土組合形式、波紋腹板以及非實心翼緣等多種新型技術,使得組合體(組合梁)整體結構的受力更加合理,其穩定性能好、耐火能力強、省鋼省工、施工簡便,降低工程造價等諸多優點更加突出,綜合性能大幅度提高,應用潛力巨大,應用前景廣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梯形波紋腹板的斷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正弦曲線波紋腹板的斷面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矩形波紋腹板的斷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輕型鋼管-混凝土組合形式的波紋腹板H形截面組合梁,包括上翼緣、下翼緣4和腹板3;
所述上翼緣由輕型矩形鋼管1與其內澆筑的混凝土2共同組成,所述輕型矩形鋼管1上面開設有方便澆筑混凝土2的槽口,輕型矩形鋼管1的兩端焊接端封板5;
所述下翼緣4為輕型矩形鋼管或熱軋鋼板;
所述腹板3為一塊波紋板。
如圖2-4所示,所述波紋板斷面包括正弦曲線波形、梯形波形或矩形波紋。
所述上翼緣、下翼緣4與腹板3間均通過焊縫連接,組裝焊接時,注意保持上翼緣與下翼緣4平行,位于其間的腹板3與之垂直,腹板3的重心線與該梁的縱軸線重合。
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施例中未明確的各組成部分均可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工業大學,未經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7504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