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采用雙閉環調節的UPS控制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73899.7 | 申請日: | 2013-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9192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9 | 
| 發明(設計)人: | 靖新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昊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M7/48 | 分類號: | H02M7/4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采用 閉環 調節 ups 控制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UPS控制電路,尤其涉及一種采用雙閉環調節的UPS控制電路。
背景技術
不間斷電源,是一種儲能裝置,以逆變器為主要組成部分的恒壓恒頻的不間斷電源,當事故停電時,UPS立即將機內蓄電池組的電能,通過逆變轉換的方法向負載繼續供應交流電,所以UPS的控制電路是一個尤為重要的電路,現在大多數UPS的輸出電壓和波形不夠穩定,對負載的正常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采用雙閉環調節的UPS控制電路。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采用雙閉環調節的UPS控制電路,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七電阻、第八電阻、第九電阻、第十電阻、第十一電阻、第十二電阻、第十三電阻、第十四電阻、第十五電阻、第十六電阻、第十七電阻、第一電容、第二電容、第三電容、第四電容、第五電容、第六電容、第七電容、第八電容、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第三放大器、變壓器、電位器和脈寬調制器,所述變壓器的一次繞組的兩端接電源的正負極,所述變壓器的第一二次繞組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九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變壓器的第一二次繞組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變壓器的第二二次繞組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變壓器的第二二次繞組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二二極管的正極分別與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極和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正相輸入端接第一電壓輸出端,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與所述電位器的滑動端連接,所述電位器的第一端接第二電壓輸出端,所述電位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九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二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十三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三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十四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五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輸入端和所述第八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四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十五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第八電容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十七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七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脈寬調制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輸出端和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放大器的正相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一端接第三電壓輸出端,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反相輸入端分別與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輸出端和所述脈寬調制器的第二端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采用雙閉環調節的UPS控制電路,采用該閉環電壓控制電路和閉環波形控制電路能夠提高輸出電壓的穩壓精度和改善輸出波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采用雙閉環調節的UPS控制電路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采用雙閉環調節的UPS控制電路,包括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九電阻R9、第十電阻R10、第十一電阻R11、第十二電阻R12、第十三電阻R13、第十四電阻R14、第十五電阻R15、第十六電阻R16、第十七電阻R17、第一電容C1、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第四電容C4、第五電容C5、第六電容C6、第七電容C7、第八電容C8、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第一放大器A1、第二放大器A2、第三放大器A3、變壓器T、電位器RP和脈寬調制器N,變壓器T的一次繞組的兩端接電源的正負極,變壓器T的第一二次繞組的第一端分別與第九電阻R9的第一端和第一二極管D1的負極連接,變壓器T的第一二次繞組的第二端分別與變壓器T的第二二次繞組的第一端、第十一電阻R11的第二端、第三電容C3的第二端、第四電阻R4的第一端、第十六電阻R16的第一端和第五電容C5的第一端連接,變壓器T的第二二次繞組的第二端與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連接,第二二極管D2的正極分別與第一二極管D1的正極和第一電阻R1的第一端連接,第四電阻R4的第二端與第五電阻R5的第一端連接,第五電阻R5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一電阻R1的第二端、第二電阻R2的第二端、第一電容C1的第一端、第六電阻R6的第一端和第一放大器A1的反相輸入端連接,第一放大器A1的正相輸入端接第一電壓輸出端,第二電阻R2的第一端與電位器RP的滑動端連接,電位器RP的第一端接第二電壓輸出端,電位器RP的第二端與第三電阻R3的第一端連接,第三電阻R3的第二端接地,第九電阻R9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十一電阻R11的第一端、第十電阻R10的第一端和第三電容C3的第一端連接,第十電阻R10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四電容C4的第一端和第十二電阻R12的第一端連接,第四電阻R4的第二端與第十三電阻R13的第一端連接,第十三電阻R13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十四電阻R14的第一端、第十二電阻R12的第二端、第十五電阻R15的第一端、第七電容C7的第一端、第二放大器A2的反相輸入端和第八電容C8的第一端連接,第十四電阻R14的第二端與第六電容C6的第一端連接,第六電容C6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十五電阻R15的第二端、第七電容C7的第二端和第二放大器A2的輸出端連接,第八電容C8的第二端與第十七電阻R17的第一端連接,第十七電阻R17的第二端與脈寬調制器N的第一端連接,第一電容C1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六電阻R6的第二端、第一放大器A1的輸出端和第七電阻R7的第一端連接,第七電阻R7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八電阻R8的第二端、第二電容C2的第一端和第三放大器A3的正相輸入端連接,第二電容C2的第二端接地,第八電阻R8的第一端接第三電壓輸出端,第三放大器A3的反相輸入端分別與第三放大器A3的輸出端和脈寬調制器N的第二端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昊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成都昊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7389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物聯網終端
 - 下一篇:離心流兼射流的曝氣裝置
 





